解密玻璃清洗机器人:智
一、解密玻璃清洗机器人:智能技术引领幕墙清洗新时代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筑的垂直化发展和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玻璃幕墙已经成为现代建筑的一种常见外立面形式。然而,随之而
机器人行业一直被寄予厚望,被认为将引领下一个科技革命。然而,尽管经过多年的发展,机器人行业的前景仍然令人失望。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停滞不前,落后于人们的期望,这使得机器人行业面临着前景可悲的境地。
机器人的核心是人工智能技术。然而,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工智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远未达到预期的水平。人工智能技术的局限性仍然存在,导致机器人在许多领域无法实现突破。
人工智能的核心问题在于机器无法真正理解和应用抽象概念,无法处理超出预定范围的情况。这限制了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应用。虽然机器人可以执行预编程的任务,但缺乏灵活性和适应能力,无法胜任那些需要创造性和实时决策的任务。
另外,机器人的学习能力也有限。虽然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机器学习仍然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和时间,以及专门研发的算法。这使得机器学习对于普通企业和个人来说依然是昂贵和不可行的。
机器人技术的成本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机器人技术在过去几年中有所降低,但仍然无法满足大众需求。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和维护成本仍然很高,使得机器人在商业和家庭应用中难以普及。
与此同时,机器人的复杂性也导致了人力和培训成本的增加。机器人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维护、编程和操作,这进一步增加了全面采用机器人技术的成本。
此外,机器人技术还面临着制造和供应链的挑战。机器人的关键部件需要依赖其他行业的发展,如电子元件、传感器和材料科学。一些关键技术的研发进展缓慢,导致机器人制造商难以获得稳定供应和可靠的合作伙伴。
随着机器人应用的拓展,法律和伦理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机器人是否应该拥有人类的权利和责任,成为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例如,当机器人在工业生产环境中替代人类工人时,谁来承担工伤责任?当机器人在医疗领域中用于诊断和治疗时,谁应该对机器人的错误负责?这些问题涉及到法律、保险和责任分配等复杂的问题。
此外,机器人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机器人技术在目前仍然存在缺陷和漏洞,黑客有可能利用这些漏洞进行攻击。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和通信渠道需要更加安全可靠,以防止机器人被恶意操控。
虽然机器人技术在一些行业中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在大多数普通消费者中并未得到广泛接受。机器人依然被认为是一个陌生和威胁的存在。
一方面,机器人的形象问题是导致其社会接受度低的原因之一。许多机器人的设计和外观并不人性化,给人一种冷漠和不可信任的感觉。因此,人们对机器人的接受程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另一方面,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的可能性也引发了社会的担忧。机器人在制造业、物流和服务业等领域的快速普及可能导致大量的失业。这引发了社会公平和就业机会的争议,使得机器人在公众中的形象进一步恶化。
尽管机器人行业未能实现预期的突破,但我们仍然对其发展持有乐观态度。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技术有望得到突破,使得机器人具备更强大的智能和适应能力。此外,随着机器人技术的成本降低和提高,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
在法律和伦理方面,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框架和伦理规范,以应对机器人技术的挑战。只有通过明确的规则和政策,才能解决机器人领域的争议和困扰。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机器人的研发和教育,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只有通过持续的创新和人才储备,机器人行业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
总而言之,机器人行业的前景虽然可悲,但我们坚信在技术、合作和智慧的推动下,机器人行业将实现突破,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
就业前景不错,对比目前各行各业做技术岗位拿到的整体薪资来说,实习期过后薪资5000~6000,有一年到两年工作经验后薪资7000~9000左右,一线城市薪资会高一些,比如珠三角,长三角,那么,从事的岗位不同,薪资也不同,做工业机器人维护,调试,编程等应用类,一定工作经验后薪资稳定在7000~9000这个水平,而从事集成设计的话,薪资10000~20000不等,因为集成设计涉及的技术更高,是一个项目的设计与改造,当然学历也有一定影响,中专高中生对比大专本科生,薪资会有小差距,毕竟学历也有一定用处。但技术岗位还是更看重技术能力。
工业机器人的行业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当下机器换人替代加速,特别是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十分火热,中国已连续八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1年1-4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在105439台,同比增长93.1%。
单单4月,工业机器人产量数值就在30178台,同比增长56.71%
在国家“十四五”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境况下,智能制造时代已悄然来临。
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潜力十分巨大,随着行业占有密度差距逐渐收窄,市场需求同步上升,产业规模逐渐扩大,未来可期。
相信未来某一天,机器人将不再特指单一的机械组件,而是一个将脑(AI智能)、手(机械臂)、眼(视觉系统)等聚集为一体的“灵性”产物,这也就意味着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商用服务机器人都将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IT行业目前来说是很热门的技术性高薪行业。IT涉及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编程,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属于高技术领域,对学历和能力要求很高。
在IT行业就业的很多都是高学历的精英人才,能力强,收入高,呈年轻化趋势,因为IT技术需要创新,要求就业人员思维活跃,头脑灵活。
当然是前者。前者是为人类光明而奋斗,后者有黑有白!
IT行业的前景是非常不错的,因为现在互联网行业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里面,跟生活息息相关了,现在基本上每一个人都是离不开互联网的,所以IT行业也就是永远是一个朝阳的行业,在所有行业里面,IT行业基本上是数一数二的薪资福利待遇,各方面都是非常不错的,所以她是很多高考应届生的首选专业。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行业正迅速崛起,并成为当今世界各个领域的焦点之一。从工厂生产到医疗保健,机器人的应用正在变得越来越广泛,不仅提高了效率,还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讨论机器人行业的前景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机器人行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种类型的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物流仓储、医疗手术等领域。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正在变得越来越智能、灵活和可靠。
在工业领域,机器人的应用已经成为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无论是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组装还是食品加工,机器人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制造。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家用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从智能扫地机器人到陪护机器人,各种类型的机器人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机器人行业呈现出一些明显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将影响未来机器人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机器人行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展现出广阔的前景。未来,机器人将在各个领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改变和创新。
在工业领域,机器人将继续发挥生产自动化的重要作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将进一步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在医疗领域,随着手术机器人、辅助诊断机器人等的应用,将为医疗保健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解决方案,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此外,随着智能家居的普及和智慧城市的建设,家用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将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伙伴,为人们带来更加便利的生活体验。
综上所述,机器人行业作为一项前沿和创新的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性。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将在工业、医疗、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便利和创新。我们对机器人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期待看到更多关于机器人的惊喜和突破。
就业方向:面向汽车、机械加工、电子、新能源、技术工程师、技术负责人、机械设计、电子设计和软件设计、机器人操作员、机器人编程工程师和工业机器人制造商。
前景:工业机器人行业以后也将会展现出发展的巨大优势,整体提高制造行业的工作效率,对于那些拥有更高级技术人员的需求也更加旺盛。
1.1 行业发展脉络
1996 年,伊莱克斯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台扫地机器人:三叶虫(Trilobite)机器人吸 尘器(造型酷似远古生物三叶虫),装备有超声波传感器,能自动传输障碍物位置。
2001 年,Dyson 研发了机器人吸尘器:DC06,由于体积太大,太笨重以及实际 生产中存在巨大问题,同时售价可能高达 6000 美元,该产品并未实际发售。
2002 年,iRobot 发布了真正意义上的家用扫地机器人 Roomba,售价 199.95 美元,开启了扫地机器人的商用时代。第一代 Roomba 400 系列采用的随机碰撞式 的清洁模式,一经推出便获得巨大的成功。
早期的扫地机器人采取随机碰撞的方式进行清扫,效率较低,主要表现在清洁程度低、 重复扫、漏扫、经常卡机等,智能程度不高,消费者使用体验并不是太好,此时用户 主要以科技发烧友为主,购买动机也是以尝鲜猎奇为主。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现了采用陀螺仪加超声波的半规划扫地机器人,但仍会 出现清扫不完全或是清扫路线规划乱等问题。2010 年后,搭载激光雷达的 SLAM(即 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开始出现,使得扫地机器人的清扫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有效 地解决了扫地机器人路线规划不清晰的问题,但仍会受到家庭地面复杂环境的影响。 同时由于技术和供应链还不太成熟,激光雷达的成本相对较高,并没有大面积普及。
随着供应链的逐渐成熟,具备全局规划功能(先构建家居地图,后规划清扫路径) 的高端产品售价开始不断走低。2016 年,小米推出由石头科技研发生产的定制品牌 “米家扫地机器人”,定价 1699 元,采用激光雷达导航(LDS SLAM),由于出色的 产品性能以及极致的性价比,一经推出便迅速引爆市场,从而推动扫地机器人真正进 入全局规划的智能化时代。随后几年,扫地机器人市场逐步淘汰低端产品,开始往中 高端产品过渡,目前,全局规划类产品已成为主流,彻底颠覆了消费者对于扫地机器 人是个“玩具”的传统认知,消费人群也由早期的尝鲜用户开始转为真正想解放双手的普通消费者。
2019 年,扫地机器人市场步入阵痛期,市场出现负增长,行业发展受阻。一方 面是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强等因素导致整体消费偏弱, 另一方面是由于前几年低端产品泛滥给用户留下的负面印象抑制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行业整体出现下滑,但是高端机型依然实现正增长。
2020 年,受疫情影响,人们宅家时间增多,对于家庭清洁需求的增多导致清洁 类电器需求大爆发,同时,以科沃斯等为代表的厂商在产品技术上的突破与创新,让 此前扫地机器人产品上存在已久的消费痛点(例如避障、拖地)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使得扫地机器人产品再度受到广大消费者关注。根据中怡康数据,2020 年扫地机器 人线上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了 24.1%,行业开启新一轮技术红利期。
1.2 需求端:消费升级背景下的“懒人经济”
扫地机器人的主要功能即自动维护家庭地面清洁,让人们从重复繁重的家务劳 动中解放出来,直击家庭日常高频清扫的“痛点'”
消费升级。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且80/90 一 代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军,在城市化、智能化及消费升级等因素的推动下,扫地机器 人逐渐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特别是被年轻一代消费群体所青睐。城市化进程带来的 快节奏生活导致人们投入清理家务时间减少,而扫地机器人具备替代人力清扫的核心 能力,再加上其外观设计和内在结构上都非常具有科技感,这些特征完美匹配目前的 消费趋势。
老龄化。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较10年前增加5.44%, 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人口老龄化造成的家务清洁的不便也使得人们对家庭清洁机器 人的刚性需求客观存在。随着劳动力稀缺、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用机器代替人工正 逐渐成
从需求端来看,一款价格合适又足够好用的扫地机器人,势必会让消费者产生很 强的购买欲。我们以同样是为了解放双手而出现的洗衣机为例,当前城镇家庭的渗透 率已经达到百分之百,因此,扫地机器人行业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于供给端,厂商能否 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推出智能化程度足够高、清洁效果足够好且价格适中的好产品, 是扫地机器人渗透率快速提升的关键。
1.3 供给端:技术进步打开行业天花板
按功能划分,扫地机器人共分为四大系统,即导航系统、清洁系统、续航系统以 及交互系统。从扫地机的发展历史来看,各厂商主要是围绕导航系统和清洁系统进行 技术升级。
导航系统的升级路径。
导航系统作为扫地机的核心部件,相当于"大脑'’的角色,是一个软硬件一体的 系统,包括传感器、芯片以及构图和路径规划算法。导航系统经历了从随机碰撞到路 径规划的变革。
随机碰撞:2010年以前的扫地机均是采用随机模式,扫地机根据简单的移动算 法,如三角形、五边形轨迹不断运行以覆盖清扫区域,如果遇到障碍,则按照算法转 向。该方式缺点一是清扫效率低,有些区域重复清扫而有些区域出现漏扫;缺点二是 缺乏避障能力,机器容易被障碍物困住,且频繁碰撞容易造成机器和家具损坏。
路径规划:2010年,Neato推出了全球首款基于激光雷达导航的全局规划扫地 机器人Neato XV-11,此后众多厂商陆续推出了路径规划产品。全局规划导航技术是 目前中高端机型采取的主流导航方式,具体来看,具有规划功能的机器人依靠传感器 获取周围环境信息,然后利用特有的AI算法进行全屋地图构建,在此基础上科学规 划清扫路线,既避免了与障碍物的磕碰,又提高了清扫的覆盖率和效率。
路径规划依赖于扫地机的定位和建图能力,目前采用的主流技术为SLAM。
SLAM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可以描述为:机器人在未知环境 中从一个未知位置开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根据位置估计和地图进行自身定位,同时 在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建造增量式地图,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定位和导航。
根据传感器的不同,SLAM可以分为两类:1)基于LDS激光测距传感器的 SLAM (激光导航);2)基于机器视觉的SLAM,即VSLAM (视觉导航)。
清洁系统升级路径。 家庭清洁是扫地机最基本的功能,因此清洁能力直接决定了扫地机的用户体验。 吸力升级:扫地机的吸力直接决定了清洁效果,多数产品的吸力已经达1.5-2kPa, 并且设定了多档吸力模式以适应不同环境。 灰尘识别:部分高端机型配备了尘埃识别系统,能够自主识别地面脏污程度,对 于“重灾区”进行反复清洁。 自动集尘功能:对于平时使用扫地机器人产品较多的用户来说,清理积灰盒是一 个费时费力的工程,尤其是当刷头卷上毛发和线缆,经常需要手动去处理。2018年, IRobot首先推出带自动集尘座的扫地机器人Roomba i7,能自动地将扫地机器人集 尘盒中的污垢吸入集尘装置中的一次性集尘袋中,牢牢锁住灰尘,避免二次污染,将 消费者从吸尘的脏活里解救出来。 扫拖一体:近年各家公司还新推出了拖地机器人或扫拖一体机,为机器人配备水 箱和抹布来对地面进行拖擦,高端机型还可自动识别地面材质而采取不同的拖地方式, 拖地功能对于以硬质地板为主的国内家庭来说十分重要。 高频震荡擦地:早期的扫拖一体机,只是在机身底部安装一块拖布,靠机身重量 完成拖地,对于重度污渍拖地效果不佳;后来很多厂商开发了高频震荡擦地模块,模 仿人工擦地,使得擦地效果大幅提升。 自清洁模块:早期具备拖地功能的扫地机,拖地效果较差且抹布需要手工清洗, 用户体验较差;2020年云鲸推出主打拖地功能的洗拖机器人,拖地效果大幅提升, 同时开创性的研发了抹布自清洁系统,扫地机可以根据拖布的脏污程度自动返回基站 进行抹布清洗,凭借这一人性化功能迅速打开市场。
随着全局规划类产品的普及以及技术的快速迭代成熟,使得扫地机器人告别了 随机时代“伪智能”、“不好用”的印象,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和清扫效率都得到了极大 的提升,真正意义上达到了解放双手的目的,行业的天花板由此打开。
1.4渗透率低:国内城镇家庭渗透率仅6%,美国家庭渗透率为12-13%
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扫地机器人国内销售额从2013年的38亿增长到2020年 的94亿,4年CAGR高达25%,与此同时,零售量从274万台增长至654万台, CAGR 为 24%
目前国内扫地机器人的渗透率依然很低,未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奥维云 网(AVC)推总数据,国内2020年扫地机总销量为654万台,同比增长4%。我们 做一个测算,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共有家庭户4.9亿户,城镇化率为 63.89%,则城镇家庭户为3.13亿户,假设扫地机的更新周期为3年,根据AVC推 总数据,近三年的累计销量为1895万台,假设仅城镇家庭购买,可推知国内城镇家 庭扫地机目前的渗透率在6%左右,根据iRobot2019年年报,美国家庭渗透率约为 12%-13%o
1.5渠道特点:线上占比达九成
扫地机器人的渠道包括线上和线下,线上主要包括电商平台以及自建官方商城等, 线下主要包括自营门店以及经销商渠道。
线上渠道,面向的消费者群体与扫地机器人产品的潜在用户群体高度重合,且产 品售价较线下渠道具有相对优势,并且节省了实体店面的运营成本,从国内消费趋势 来看,线上消费越来越成为主流,以小家电为例,其线上销量占比已达七成,而扫地 机器人作为小家电中的一个品类,线上渠道自然成为其产品实现销售收入的主要来源。
线下渠道则更多地发挥着品牌展示和宣传的作用,线下实体店主要位于购物中心、 百货商场或家电连锁商超等场所。对于厂商来说,保持一定规模的线下实体店对于树 立产品品牌形象有着重要意义。此外,还可以更好地让消费者参与产品体验和互动。
根据奥维云网数据,对比2013到2019年扫地机器人线上、线下市场销售额占 比的变化,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扫地机器人是通过线上渠道销售出去的。2013年线上 渠道销售额占比为57%,而到了 2019年,这个比重高达88.4%,已接近九成,线上 渠道零售已经成为绝对主流。
1.6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较高,CR3超65%
国内方面,可分为以下几个梯队。 第一梯队:科沃斯。科沃斯在扫地机器人领域深耕多年,在技术、品牌以及渠道 方面形成了全面的先发优势,近三年市占率稳定在40%以上,属于当之无愧的行业 龙头。 科沃斯产品系列较为齐全,涵盖了入门级超薄产品、规划式与高端全局规划式机器人;在导航技术上也覆盖了 LDS以及VSLAM导航技术,并且是首个将人工智能 与视觉识别技术引用到产品的企业。
第二梯队:小米及小米生态链企业石头。小米和石头二者合计占国内线上市场份 额约25%。小米的扫地机器人产品主要采用LDS激光导航技术,产品主打高性价 比。2017年石头科技推出自主品牌“石头扫地机器人”,定位中高端市场,凭借过硬 的产品性能占有一席之地,市场份额稳定在10%以上。
第三梯队:主要以国、内外扫地机器人专业厂商(以iRobot、浦桑尼克、克林斯 曼为代表)和传统家电厂商(以海尔、美的等为代表)组成。前者技术优势明显,主 要定位于高端市场,然而渠道较弱、售价过高以及售后能力不足是其短板。后者主要 是大型家电企业集团,品牌及渠道优势明显,但是软件算法实力较弱、技术储备不足。
行业新贵:2020年,云鲸凭借清洁模块的创新爆款成为行业黑马,全年市场份 额为10.2%,仅次于石头。
第四梯队,除前面三个阵容之外的其它一些中小品牌,以跟风为主,独立研发能 力较弱,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在整体产业链上整合能力也较弱。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扫地机器人龙头公司iRobot因产品定价太高,缺乏扫拖一 体机,且不善于国内新媒体营销,在国内品牌的挤压之下,市场份额持续下滑,2019 年线上销额占比仅为4.4%。
海外方面,国际巨头iRobot市场份额遥遥领先。根据iRobot Investor Presentation,2020年iRobot在除中国以外的全球市占率高达62%,在北美拥有75% 的市场份额。其技术路线一直采用VSLAM,主要定位于高端市场,产品价格也相对 较高。
总的来看,随着扫地机器人赛道景气度的延续,进入该赛道的品牌也越来越多, 不仅有像科沃斯、石头科技等这样传统或者新兴的扫地机器人企业,也有像美的、海 尔这样的传统家电企业及360、小米等互联网势力,未来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拥 有强大品牌、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其市场地位会进一步稳固,并能够通过其资金、研 发和渠道等优势获取更多市场份额,品牌集中度将会持续提高。
2020年以来,国内厂商围绕避障和拖地两个方面进行了密集的技术创新,使得 之前存在已久的痛点逐个解决,用户体验大幅提升,行业进入新一轮技术红利期。
2.1拖地功能升级:高频擦地+拖布自清洁
不同于欧美家庭以地毯为主,国内家庭以硬质地板为主,根据《中国家庭擦地需 求与专用擦地机器人技术趋势白皮书》,国内普通家庭差不多每周要进行1-3次的擦 地工作,其中大约有20%的家庭会每天擦地。因此国内消费者对拖地功能的强烈需 求,拖地类清洁产品在市场上向来很受追捧。
正是看到了中国家庭对于拖地的刚需,国内企业在拖地功能上持续发力。
2020年,科沃斯的T8 MAX搭载OZMO PRO电动高频擦地系统,以每分钟 480次的频率擦拭地面,提升了扫地机器人拖地的效果。石头科技推出的T7S具备 每分钟3000次的声波震动擦地功能,同时开创性的开发了拖布自动升降功能,在拖 地模式下,机器人在穿过地毯时可以识别出地毯,然后将拖布抬起,防止拖布将地毯 打湿,这一功能对于有地毯的家庭十分方便。
云鲸智能创造性地推出自动清洗拖布功能,成为行业黑马。为了迎合国内市场对 于拖地功能的需求,国内扫地机器人行业主流产品逐步从单一扫地功能发展到扫拖一 体功能。拖布清洗一直是扫拖一体产品的痛点。2019年底,云鲸推出了能够自动清 洗拖布的机器人“小白鲸”J1,可以自动识别拖布脏污程度,并自动返回基站清洗, 从而免除了人工清洗拖布的工作,这一人性化功能可以说直接戳中了消费者痛点,因 此迅速成为爆款。根据奥维云网数据,2020年,云鲸市占率达到10.2%,仅次于石 头,2021年1-4月,云鲸线上市占率达到11.6%,排名于科沃斯和小米之后,超过 石头,继续展现其黑马本色。
2021年,科沃斯推出了主打拖地功能和拖布自淸洁的产品N9+,可以旋转增压 拖地,并且自带水箱可以恒湿拖地,又一次提升了扫地机器人的拖地能力。N9+在 同类产品中价格竞争力强,且拖地功能上:扫拖一体不需更换+大拖布两项设计是 在去年云鲸的基础上进行了再优化,该款产品又一次成为爆款,在今年618电商大 促期间,该产品在京东扫地机器人热卖榜中高居榜首。
从云鲸“小白鲸”和科沃斯N9+的成功可以看出,主打拖地功能和拖布自清洁的 产品将成为扫地机器人行业一个新的战场,预计会有更多厂商加入进来。
2.2导航升级:从“规划”到避障
自从2016年小米推出由石头代工的“米家扫地机器人”大火之后,搭载LDS或 者vslam的高端产品逐渐成为主流,随机碰撞类的低端产品慢慢被市场所淘汰。虽然 具备全局规划功能的产品使得清扫效率大幅提升,但还是有诸多槽点有待解决,其中 被用户诟病最多的便是产品缺乏避障能力,经常被袜子数据线之类的物品困住,或者 将宠物粪便拖得满屋子都是。
针对消费者反应较大的避障问题,2019年,科沃斯推出了搭载AIVI的扫地机器 人DG70,率先在扫地机器人上尝试应用AI视觉技术,通过深度学习技术,扫地机 器人能够识别和避开常见的会阻碍其前进的物体,例如电线、拖鞋、袜子等,扫地机 器人的智能性进一步提升。2020年,科沃斯推出了旗舰新品T8系列,不仅将航天级 的dToF导航技术首次应用于扫地机器人上,还将AI视觉和3D结构光避障技术应用 到了旗舰产品上,将扫地机器人行业的技术整体向前推动一大步。
除了科沃斯之外,国内另一龙头石头科技在2020年5月推出T7系列扫地机器 人,其中,T7 pro在LDS导航的础上,配备了双目摄像头,进而实现AI双目避障的 功能,不仅可以识别电线团、插座、鞋子、风扇底座、袜子等常见物品,还可以根据 障碍物种类,采取不同安全距离躲避策略,清扫覆盖更全面,同时减少被困风险。
从技术追赶者成技术引领者。在随机式清扫阶段,国内企业处于落后状态。iRobot 早在2002年便推出第一代扫地机器人,而科沃斯直到2009年才推出地宝系列扫地 机器人。在规划清扫阶段,国内头部扫地机器人企业已经逐步赶上并超过国外企业, 从商用量产的角度看,iRobot在2015年推出vslam扫地机器人,石头科技在2016年推出LDS扫地机器人。在导航和避障技术上,国内头部企业率先在2019年前后 推出配备AI视觉和3D结构光避障技术的旗舰产品。
2.3行业高景气度持续验证
根据奥维云网数据,2020年扫地机器人销售额同比增长18%,2021年1-4月 扫地机器人累计线上销售额、销售量分别同比增长36.7%和4.8%,均保持高增且增 速高于往年,行业景气度持续得到验证。
从1-4月的累计销售情况来看,前四大品牌合计销售额市占约82.1%,同比提升 约4.64pct。在4月的畅销机型中,科沃斯N9+、云鲸J1、石头T7S PLUS销售量 市占位于行业前列。
相关龙头个股的业绩也呈现大增,科沃斯2020年和2021Q1净利润同比大增 431%和726%,而石头科技2020年和2021Q1净利润同比大增75%和151%。
从今年6.18大促预售阶段GMV数据看,小家电各子行业中,清洁电器类的景 气度最好,大于个护按摩电器和厨房小电。6月1日-3日,天猫平台扫地机器人品牌 科沃斯/石头/云鲸官方旗舰店销售额同比+365.9%/+516.7%/+50834.9%。
3.1市场空间测算
从长期看,智能家居是未来的大趋势,而扫地机器人作为智能家居最先落地的应 用场景,将实现快速发展。从功能上看,我们可以将扫地机器人与洗衣机类比,两者 都是为了将人们从繁杂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从洗衣机的历史看,经历了从开始的 “可选消费品'’到当前事实上的“必需消费品”的转变,国内城镇家庭渗透率已达 100 %。目前国内扫地机器人行业销量约600万台,而洗衣机行业销量超过6000 万台,从长远看,扫地机器人有望成为下一个比肩洗衣机的大单品,空间非常大。
我们基于不同更新周期以及饱和渗透率组合,测算扫地机器人的年销量空间如下 表。取中性状态组合,即渗透率15%-25%,更新周期3-4年,则饱和状态下的内销 规模大概在1400-3100万台之间,而去年内销规模为650万台,考虑到当前城镇化 率为64%,假设10年后城镇化率为70%,则未来10年年销量的CAGR为8%-17%, 中长期看增长空间依然很大。
3.2产品提升的空间还很大,价格中枢需进一步下移
产品刚过好用阶段,距离完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扫地机器人最近几年技术 迭代速度非常快,智能化程度显著提高,尤其是经过2020年以来的密集技术创新, 诸如拖地、自清洁、避障等主要痛点得到了很大程度改善,但是从实际体验看,还是 存在各种小问题。例如视觉导航产品建图精度不够高,容易受光线环境影响;避障上 也并不如宣传的那么“聪明”,偶尔还是会出现碰撞,或者避障过于激进,导致障碍 物周围大片区域漏扫;另外,水箱漏水、拖地时打湿地面导致毛发清理困难、机器人 偶尔迷路无法返回充电座、噪声过大等问题也是消费者吐槽较多的点。目前存在的各 种问题,一方面是由于软件算法层面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是因为厂商急于推出新品 维持竞争力,对于产品质量的把控还不到位。未来渗透率的快速提升还需要厂商继续 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打磨产品性能,同时加大产品品质把控力度并做好售后服务。
产品价格过高也是制约渗透率快速提升的一个因素。当前各品牌旗舰产品的价 格普遍在3000-4000之间,而低端随机规划类产品的售价虽然可以低至几百元,但 是不实用。从逻辑上看,扫地机器人的目的是要解放双手,具有较强的“工具”属性, 因此产品高端化必然是未来发展趋势。根据中国家电网发布的《2021年扫地机器人 市场发展白皮书》,65%的消费者只愿意接受价格低于2000元的产品,因此,未来渗 透率的快速提升还需要高端产品价格中枢的进一步下移,当然,扫地机器人也具有消 费电子属性,产品迭代速度较快,因此产品价格的下降速度也较快,这对于渗透率的 提升是一个利多。
通过对机器人产业的梳理,结合宏观数据和调研数据信息,本着客观的态度,深度解析2023年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八大趋势:
1、在有限增长的下游行业中,新能源无疑还是最亮眼的行业,2023年新能源行业延续扩张态势,预计相较于2022年增速略有放缓,工业机器人应用需求延续高增长。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产业链各环节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从资本到市场持续上演“强者恒强,锦上添花”的戏码,结构性的产能过剩加剧。
2、全球从供应链、研发到生产的本土化进程进一步加深,机器人产业链矛盾由供给侧开始转向需求侧,机器人价格的“涨”声减弱。
3、多关节机器人:中大负载(≥20kg)领域入局者持续增加,各家陆续发布中大负载(≥20kg)产品,超大负载产品(≥200kg)开始得到批量应用。UR机器人依然是其中的领先者。
4、协作机器人:价格进一步下探,商用服务领域的入局者增加,头部厂商陆续进入上市倒计时,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5、SCARA机器人:总体呈现较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一方面是头部厂商延续增长,腰部及以下厂商内卷加剧;另一方面,大负载及高速SCARA产品需求旺盛,低端通用版SCARA产品面临产能过剩,核心原因是下游3C行业有限恢复。
6、减速器:受益于中大负载机器人产品的放量,RV减速器需求有望延续增长态势,中大负载RV减速器将变得相对紧俏。
7、末端执行器:电动夹爪渗透率持续提升。
8、基于2022年各家机器人订单积压的情况以及对各下游行业的需求分析预判,预计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速在20%-25%左右,整体复苏式的“大爆发”已经渐行渐远,下游的需求拉动力主要来自于新能源汽车、汽车零部件、锂电池、光伏等领域,继动力电池之后的又一黄金赛道----储能电池崛起,新能源行业(锂电、光伏等)厚度持续提升,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占比有望突破20%。
【北京智能智造现开展工信部《PLC控制与数据采集应用》、《机器视觉智能检测技术应用》、《机器人焊接系统调试与应用》职业技术证书课程培训,根据不同学员的基础水平研发初、中、高级的课程,0基础学员也可以从基础学起,打下坚实基础循序渐进学习高级的知识内容。在学习的基础上还可以分别考取工信部颁发的相应等级职业技术证书一举两得!】
免费PLC资料包领取+0元试听课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删除
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链接地址:/jqr/118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