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识与阿赖耶识的区别?
阿赖耶识与第六意识完全是两码事。第六意识是自主的,我要思考什么问题、我想要怎么样——这些都是第六意识主管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反省到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与现代心理学讲的“无意识”有相似之处。但是,我们一般人看不见它,只有圣者才能看见。但它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意识是能自主的,是有自我意识的;阿赖耶识完全没有自我意识,它就是一个机器,一个心灵电脑。它在我们心灵的底层,默默地做着处理信息、储藏信息的工作。它是无情的,我们的第六意识是有情的——我们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怎么去做。但是,阿赖耶识不是这样。它就像一个机器一样,第六意识储藏了什么,它就保存了。保存以后,它就会很公正地按照因果律处理。
二、世界是一团永恒运动的活火是什么观点?
这句话,是关于实体二元论的观点,实体二元论将世界二分为精神与物质两个维度,并认为精神与物质看作是独立平等的二元实体或本体。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可以说是二元论的鼻祖,他的名言“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虽然表示他把火看成世界的本源,基质,但他又说火的运动不在火自身而是在于精神,他将其称为“逻各斯”,可以将“逻各斯”理解为规律,即火的运动尺度。
而后柏拉图首先构建了一个二元本体论系统,他将世界二分为理念世界与可感世界,可感世界虽然是理念的模仿,但是可感世界的基质,却是独立于理念的,柏拉图称其为“原始物质”(此“物质”并非物理概念而是是哲学概念意指存在中的非形式部分,是最初的无规定性的绝对存在,举个例子,桌子有桌子的形式和质料构成,桌子的形式是他的作为理念即概念而存在的结构、形状、性质、功能,而剩下的支撑其形式的存在便是单纯物质)。
到了新柏拉图主义,普罗提诺,同样是继承了柏拉图的二元体系,构建了太一(绝对)与原始物质的世界结构。
至近代笛卡尔提出世界精神实体的唯一属性是思维,认为物质实体的唯一属性是广延(广延是指任何物质的存在都必须有一定形状,在空间中占据位置),且物质受机械因果律决定,在人的存在上表现为心身二元,心身交感,统一于松果腺。
后来康德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更精致的二元论,他并没有将世界分为二元实体(物质与思维),对于他而言,实体是不可知的,他的二元论其实是逻辑二元论,认识论意义上的二元论,在他看来,认识有两个原始起点,物自体与自我,也即先验客体与先验主体,物自体有显现的能力,而自我有统一的能力,因此在自我意识(自我不=自我意识)之中便产生了整个世界。 这就是哲学史中二元论的发展历程,主要是指实体二元论,二元论者在哲学史中并不多见,其原因在于二元论有一个致命的逻辑弱点,既然世界二分平行,那么又如何统一呢,这就需要中介,往往二元论者找不到这个中介,于是就搬出上帝来,这其实就又回归到精神一元。
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种单纯用古典力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观点。它把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性质都归结为力学的性质,把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系统和运动形式都归结为力学的系统和运动形式,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服从于机械因果律。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删除
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链接地址:/jqxx/104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