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译文
一、春花译文 欢迎来到我的博客!我很高兴能够与大家分享有关春花译文的内容。春花译文是一个非常有趣和有意义的主题,让我们一起探索它的魅力。 什么是春花译文? 春花译文(
为使广大古建爱好者、工程技术人员和建筑学、文博专业的学生能方便阅读,笔者对《营造法式》有关条文做了一些翻译,现节选摘录于下:
《营造法式》卷第四 、大木作制度 有关章节白话翻译
“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
翻译:凡是构建设计房屋的制度或尺寸规定,都要以材份制度为准,材分为八个等级,根据房屋建筑的大小和等级,选用相应的材等。
“第一等:广九寸,厚六寸。以六分为一分。殿身九间至十一间则用之”。
翻译:第一等材,高度为9寸,宽度为6寸。以6分(0.6寸)为1份,在设计殿堂9 ~11间时选择使用。
说明:一等材,材高15份,高9寸,材宽10份,宽6寸,其中6分的“分”为营造尺寸中寸、分的分,6分即6寸的十分之一,6分=0.6寸=1“份”,1份为材份制度中的最小比例单位,就是材高度9寸的15分之一,或宽度6寸的十分之一,即设计时如果选用一等材的话,基本份值就是0.6寸。
“第二等:广八寸二分五厘,厚五寸五分。以五分五厘为一分。殿身五间至七间则用之”。
翻译:第二等材,高度为8.25寸,宽度为5.5寸。以0.55寸为1份,在设计殿堂5 ~7间时选择使用。
“第三等:广七寸五分,厚五寸。以五分为一分。殿身三间至五间或堂七间则用之”。
翻译:第三等材,高度为7.5寸,宽度为5寸。以0.5寸为1份,在设计殿堂3 ~5间或者厅堂7间时选择使用。
(其余第四等至第八等,殿堂、厅堂、亭榭或小厅堂的材份尺寸翻译,可参考上文依次类推,不做赘述)。
在《营造法式》的卷三壕寨制度和卷四大木作制度中两处提到永定柱,综合来看,对于从地面竖立的柱材而且砌在砖墙或土墙里面,但又不是为了出檐的目的,才使用永定柱的称呼。
1953年在拆落正定隆兴寺慈氏阁时,发现其正殿下层周围的檐柱都是里外两根并用,外一根稍短,柱头承托斗拱以出下檐;里一根稍长,柱头直托平坐斗栱,这里一根可称之为永定柱。
《营造法式》是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颁刊的一部建筑典籍,是一部由官方向全国发行的建筑法规性质的专书。全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将北宋以前的经史群书中有关建筑工程技术方面的史料加以整理,汇编成“总释”两卷。
第二部分,按照建筑行业中的不同工种分门别类,编制成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即“各作制度”共十三卷。其中包括:大木作制度,即有关建筑物结构技术、构造作法的制度;小木作制度,即有关建筑物的门、窗、栏杆、龛、橱等精细木工的型制及构造作法的制度;石作制度,即有关建筑中石构件的使用及加工制度,石雕的题材及技法;壕寨制度,即有关房屋地基处理及筑城、筑墙、测量、放线等方面的制度;彩画作制度,即有关建筑上绘制彩画的格式,使用的颜料及操作方法的制度;雕作制度,即有关木雕的题材、技法等方面的制度;旋作制度,即有关建筑上使用的旋工制品的规格及加工技术的制度;锯作制度,即有关木质材料切割的规矩及节约木料的制度;竹作制度,即有关建筑中使用竹编制品的规格及加工技术的制度;瓦作制度,即有关瓦的规格及使用制度; 砖作制度,即有关砖的规格及使用制度;泥作制度,即有关垒墙及抹灰的制度;窑作制度,即有关烧制砖瓦的技法。
第三部分,总结编制出各工种的用工及用料定额标准,共十五卷。
第四部分,结合各作制度绘图一百九十三幅,共六卷。
《营造法式》产生于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之下,目的乃是为了加强对官办建筑行业的管理,于绍圣四年(1097年)命李诫编修。
李诫于元符三年(1100年)完成编修,崇宁二年(1103年)经过皇帝批准刊印,敕令公诸于世。
《营造法式》的文字部分和图解部分
《营造法式》是为了适应北宋后期皇家大兴土木的需要,由匠作少监李诫编修的一部技术专书,崇宁二年(1103年)颁行。
它主要是作为宫廷、官署及府第等建筑的施工用料、劳动定额及各工种的操作规程而颁布,是当时管理建筑事业的规范。李诫把当时瓦木诸作的方法经验收集在一起,系统地总结了建筑技术成就,使得《营造法式》成为可珍贵的古典建筑文献之一。在于其定义和应用范围不同。营造法式是指在建筑设计和规划中,通过创造特定的空间布局、建筑形式和景观环境来营造特定的氛围和体验。它强调通过建筑和环境的组织来创造特定的空间感和情感体验,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期望。而营造法原是指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通过改善和塑造城市的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来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功能。它强调通过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空间和社会服务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竞争力。可以说,营造法式更侧重于建筑和环境的创造,注重创造特定的空间感和情感体验;而营造法原更侧重于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注重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功能。营造法式和营造法原的应用领域不同。营造法式主要应用于建筑设计和规划中,如公园、景区、商业街区等;而营造法原主要应用于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如城市更新、城市扩展、交通规划等。两者相辅相成,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来实现城市和建筑的发展和提升。
原文“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 译文:凡是构建设计房屋的制度或尺寸规定,都要以材份制度为准,材分为八个等级,根据房屋建筑的大小和等级,选用相应的材等。 “第一等:广九寸,厚六寸。以六分为一分。殿身九间至十一间则用之”。
!
南九画,营十一画,造十画,法八画,式六画,南营造法式五个字一共是四十四笔画
北宋版本好。
《营造法式》是宋将作监李诫奉敕编修的。北宋建国以后百余年间,大兴土木,宫殿、衙署、庙宇、园囿的建造此起彼伏,造型豪华精美,负责工程的大小官吏贪污成风,致使国库无法应付浩大的开支。
《营造法式》是介绍建筑技术的书籍,作者是李诫。
《营造法式》是宋崇宁二年(1103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诫,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删除
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链接地址:/xnxs/120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