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正文

蜜蜂的嗅觉有多远

十九科技网 2024-10-27 12:26:52 283 °C

一、蜜蜂的嗅觉有多远

蜜蜂的嗅觉有多远

蜜蜂是自然界中非常神奇的生物,它们拥有一种惊人的嗅觉,可以在茫茫大自然中找到属于它们的蜜源。那么,蜜蜂的嗅觉究竟有多远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蜜蜂嗅觉的奥秘。

蜜蜂嗅觉的距离主要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味浓度、气味的化学性质、环境温度和气流等。蜜蜂的嗅觉神经位于它们的触角,触角上分布着许多感觉器官,其中包括嗅觉感受器。这些感受器可以接收到微小气味分子的信息,并传达给蜜蜂的大脑。

蜜蜂的嗅觉非常敏锐,据研究表明,它们可以分辨出气味的浓度差异达到1∶10000,这相当于我们能够分辨出一滴水放入了一个奥林匹克游泳池中。蜜蜂的嗅觉还可以辨别不同的化学物质,它们能够识别出花蜜、花粉以及其他蜜蜂之间释放的信息素等。这些信息对于蜜蜂的生存和繁殖非常重要。

蜜蜂寻找蜜源的能力

蜜蜂寻找蜜源的能力非常出色,它们依靠嗅觉来找到花朵散发出的香气,进而确定蜜源的位置。蜜蜂每天会飞行几十公里来寻找新的花坛,并将找到的蜜源的信息传达给其他蜜蜂。

蜜蜂在寻找蜜源的过程中,会受到气味浓度、化学物质的特性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气味浓度较高的情况下,蜜蜂能够更容易地找到蜜源。而化学物质的特性对于蜜蜂的吸引程度也非常重要,一些花朵会散发出特定的化学物质来吸引蜜蜂。

此外,环境温度和气流也会对蜜蜂寻找蜜源的能力产生影响。蜜蜂在低温环境下的嗅觉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在有风的环境中,气味分子的扩散速度会受到气流的影响。

蜜蜂嗅觉的应用

蜜蜂的嗅觉能力不仅仅在寻找蜜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还有许多其他应用形式。

一方面,蜜蜂的嗅觉可以被利用来训练蜜蜂寻找特定的物质,比如炸药或毒品。由于蜜蜂的嗅觉非常敏锐,训练蜜蜂来进行嗅探工作可以帮助保护人们的安全。

另一方面,蜜蜂的嗅觉还被用于农业领域。蜜蜂可以帮助农民找到有害昆虫,对农作物进行保护。通过放置蜜蜂箱,农民可以利用蜜蜂的嗅觉来寻找并消灭害虫。

此外,蜜蜂的嗅觉还可以用于研究领域。科学家们利用蜜蜂的嗅觉来研究人类疾病,比如癌症或糖尿病。由于某些疾病会改变人体散发的气味,科学家们可以通过训练蜜蜂来辨别出这些气味变化,从而为疾病的早期检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结论

蜜蜂的嗅觉是一项令人惊叹的超能力,它们能够分辨极微小的气味差异,并利用嗅觉来寻找蜜源。蜜蜂的嗅觉还被广泛应用在训练、农业和科研领域。

正是蜜蜂的嗅觉使它们成为了大自然中的重要角色,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自然资源。对于蜜蜂的嗅觉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二、金蝉有嗅觉吗?

有嗅觉。

嗅觉在触角,有专门的气味分子感受器。

而且知了也有视觉和听觉,在3只单眼和2只复眼上,听觉在胸部。

很多的昆虫都有触角,而触角是相当灵敏的,就相当于人的五官,其不仅有听觉、嗅觉的功能,甚至还有视觉的功能,当他们从地底钻出来时而是先用自己的触角从一个小洞中伸出去,然后以此来感受外界的环境,比如光线和声音。

三、人类几岁有嗅觉?

实验证实,出生第2天的婴儿就有味觉能力,1个月以内能辨别香、甜、柠檬汁和奎宁等不同味道。

当把甜的液体放到婴儿嘴里时,他们表现出很轻松愉快的表情,并满意的吸吮起来,但对咸、酸或苦味液体则做出皱鼻子、噘嘴和不规则的呼吸等拒绝性的反应。

4-5个月的宝贝对食物的微小改变已很敏感。

6个月到1岁,宝贝在这一阶段味觉发展最灵敏。

1~2岁形成味觉心理体验,能通过食物外形判断味道、是接受还是拒绝,拒绝新接触味道。

四、壁虎有嗅觉吗?

不灵敏。壁虎的眼睛也像猫一样,白天眯成一条缝,晚上就瞪大了,视觉特别灵敏,行动特别快捷。

壁虎捕食时,总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它总是悄悄地慢慢地爬近猎物,但绝不会靠得很近,一般都保持2-3公分的距离,然后伺机而动。

它捕食不是直接用嘴,而是像蜥蜴一样用长长的灵巧的舌头,舌头在瞬间像箭一样射出去,又迅速收回,就完成了捕食任务,而且成功率几乎是100%,真令人叹为观止!

五、蚊子有嗅觉吗?

  有的。管用。  防蚊小妙招:  1、服维生素B1,此种维生素进入人体内代谢后从汗腺排出,散发出一种特殊气味,堵塞蚊子触角上的感觉毛,使蚊子找不到人。一般每次口服维生素B1二十毫克,有效作用可维持2天。将维生素B13至5片溶解于水中,擦拭暴露在外面的肢体。  2、用调味品中的八角、茴各两枚,泡于温水脸盆中,用其水洗澡,蚊子不敢近身。  3、在室内点燃干桔皮,可代替蚊,既能驱蚊,又可消除屋内异味。  4、穿浅色衣服。花斑蚊最喜欢停在黑色衣服上。所以大家尽量在炎热的夏天穿一些颜色比较浅的衣服。  5、尽量穿袜子。许多人喜欢夏天光脚穿鞋,殊不知穿袜子后,蚊子感觉人的皮肤湿度降低、皮表挥发物减少,会减少叮咬。  6、家庭水生植物要定期换水,保持水的清洁。  7、在使用驱蚊药时,一个品牌在连续使用2个月后,换一种药物驱蚊,效果更好。  8、吃大蒜可有效驱蚊,因为蚊子不喜欢人体分泌出来的大蒜味。  9、巧用清凉油、风油精:在卧室内放几盒揭开盖的清凉油或风油精。点蚊香,气味呛人;挂蚊帐,空气沉闷。如果能在点蚊前,在整盘蚊上滴洒适量的风油精,则可使蚊香不呛人,而且满室清,驱蚊效果好。如果能在进蚊帐之前,在蚊帐上洒几滴风油精,可以改善蚊帐内的空气状况,而且增加驱蚊效果。  10、摆入驱蚊鲜花黄昏前,在室内摆1,2盆盛开的茉莉花、米兰或玫瑰,最好是夜来香。因蚊子不能忍受这些花的香气而逃避。  11、室内安装橘红色灯泡,由于蚊子害怕橘红色的光线,所以能产生很好的驱蚊效果。  12、将阴干的艾叶等搓成绳索,点燃后放在室内,其烟味可驱蚊。  13、将晒干后的残茶叶燃烧,可以驱除蚊虫。  14、用空酒瓶装35毫升糖水或啤酒放在桌面或室内蚊子较多处,蚊子闻到甜酒味就会注瓶子里钻,被糖水或啤酒粘住致死。  15、关上门窗,在窗前放置一个盆子,盆中加点混合洗衣粉的水,第二天,水盆中就会有一些死去的蚊子。每天持续使用这种方法,几乎可以不用再喷杀虫液去杀蚊子了。而且蚊子也会越来越少。  16、杀虫剂是一种毒性较强的液体,是蚊子的第一杀手,所以是好多家庭的必备品。应用杀虫剂应适时、适地、适量,最好趁宝宝外出时使用,并在充分通风后关好纱门、纱窗,再接宝宝回屋。最好在蚊子经常出没、躲藏的阴暗、潮湿的地方应用,如浴厕、水槽、桌脚、橱柜等地。杀虫剂的种类应经常更换,以免蚊子产生耐药性。  17、电蚊香片驱蚊效果也不错,一般可维持6-8个小时。电蚊香的驱蚊原理是将除虫菊等吸入蚊香片中,加热后而蒸发,如果滴上数滴风油精效果更好。液体电蚊香是利用毛吸管原理,持续加热释放杀虫剂物质,使用最为方便。按每天使用八小时计算,一瓶蚊香液可连续使用30天,免除了每天更换电蚊香片的麻烦。但无论是电蚊香片或液体电蚊香,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有机化合物。如在密闭房间内使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使用电蚊香时应保持空气流通。电蚊香的最佳使用时间是在睡前半小时。  18、电蚊香片驱蚊效果一般可维持6-8个小时。电蚊香的驱蚊原理是将除虫菊等吸入蚊香片中,加热后而蒸发,如果滴上数滴风油精效果更好。液体电蚊香是利用毛吸管原理,持续加热释放杀虫剂物质,使用最为方便。按每天使用八小时计算,一瓶蚊香液可连续使用30天,免除了每天更换电蚊香片的麻烦。但无论是电蚊香片或液体电蚊香,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有机化合物。如在密闭房间内使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使用电蚊香时应保持空气流通。电蚊香的最佳使用时间是在睡前半小时。  19、花草香味如七里香、食虫草、逐蝇梅、驱蚊草、夜来香、万寿菊、天竺葵、茉莉花、薄荷等驱蚊效果较好。  20、勤洗澡可以减少人体分泌的汗味,蚊虫也不容易叮咬。  21、用蚊帐或纱窗把蚊子隔绝在外。蚊帐既能避蚊又能防风,还可吸附飘落的尘埃,过滤空气,尤其适合孕妇及儿童。纱窗则可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同时让有害的烟雾流到室外去。  22、捕蚊灯是利用蚊子的趋光性及对特殊波长的敏感性,紫外光对蚊子有吸引力,以灯管诱捕蚊子接触网面,并用高压电击网丝,瞬间使蚊子烧焦。妈妈总会把捕蚊灯摆放在高于膝盖的地方,还常常改变放置地点,有时在隐蔽的角落,有时在电脑桌下边,有时又摆到电视机边上。而且,蚊子有喜欢酸性的习性,常在捕蚊灯的集虫盒里加点水,再加点醋呢,捕蚊效果真不错。  被蚊子叮到,如果坚持不抓,一般10至15分钟后,痒感就能明显消退了。或者,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止痒并帮助消退红肿。  1、在家庭中可用浓肥皂水涂抹可迅速止痒,或用香皂蘸水在红肿处涂抹。  2、如果叮咬处很痒,可先用手指弹一弹,再涂上花露水、风油精等。  3、用盐水涂抹或冲泡痒处,这样能使肿块软化,还可以有效止痒。  4、可用芦荟叶中的汁液止痒。被蚊子叮咬后红肿奇痒时,可切一小片芦荟叶,洗干净后掰开,在红肿处涂擦几下,就能消肿止痒。  5、万金油和盐的涂抹,可让局部麻醉并舒缓神经,减轻痒的感觉。  6、将阿斯匹灵药丸磨碎和水涂抹在伤口上,也有消炎消肿功效。  7、把一颗蒜瓣掰开,用断面涂抹蚊子咬的包,一会就好,而且止痒。

六、蛾子有嗅觉吗?

众所周知,在昆虫的头部长有一对“鼻子”——触角。昆虫用它来寻找寄主、识别配偶、躲避天敌。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蛾子的尾部竟然也有“鼻子”的功能。这种蛾子叫烟青虫,是我国的一种重要农业害虫。烟青虫雌蛾为了保证其后代能在适宜的环境中长大,她们做了双保险,除了拥有一对触角感受气味外,还利用腹部末端的产卵器来闻到植物气味,把卵精确地产在合适的地方。

烟青虫在产卵器上具有表达气味受体HassO31/HassORco的嗅觉感受神经元,可以感受寄主植物的挥发物,引导其确认产卵位置

长久以来,昆虫嗅觉专家的研究重心都集中在昆虫的嗅觉器官触角上。昆虫感受气味主要通过触角上的嗅觉感觉毛来完成,每根毛内一般有两个嗅觉感受神经元(OSNs)。这些神经元的树突上有气味受体(ORs)和协同气味受体(ORco)共表达,在嗅觉感受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昆虫利用触角输入信号的引导下找到寄主,然后利用腹末的产卵器把卵产在寄主或附近。

昆虫触角上嗅觉感器和嗅觉感受神经元树突上表达的气味受体(图片来源:Sanchez-Gracia A, Vieira FG,Rozas J.2009)

七、嗅觉有什么特征?

嗅觉是一种感觉。它由两感觉系统参与,即嗅神经系统和鼻三叉神经系统。嗅觉和味觉会整合和互相作用。嗅觉是外激素通讯实现的前提。嗅觉是一种远感,意思是说,它是通过长距离感受化学刺激的感觉。相比之下,味觉是一种近感。

脊椎动物的嗅觉感受器通常位于鼻腔内由支持细胞、嗅细胞和基细胞组成的嗅上皮中。在嗅上皮中,嗅觉细胞的轴突形成嗅神经。嗅束膨大呈球状,位于每侧脑半球额叶的下面;嗅神经进入嗅球。嗅球和端脑是嗅觉中枢。

八、蚂蚁有嗅觉吗?

蚂蚁有嗅觉,蚂蚁靠气味进行活动

蚂蚁为什么会在特定的场合列队行进,来来往往?远离巢穴的蚂蚁为什么能够不迷路,返回到自己的巢穴呢?

最近的研究成果表明,这与一种称之为外激素的气味物质有关。

蚂蚁们总是一边行进,一边从身体内释放外激素,同时用触角嗅着外激素气味进行活动。

九、蜈蚣有嗅觉吗?

有嗅觉。

蜈蚣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故为多足生物。蜈蚣又名叫天龙、百脚虫、少棘蜈蚣、吴公、蝍蛆等,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常见的蜈蚣有红头、青头、黑头三种。红头的背部呈红黑色,腹部现淡红色,足为淡橘红色或黄色。青头的背部和足部呈蓝色,腹部淡蓝色,体型小,长度约为红头蜈蚣的二分之一。

十、鲤鱼有嗅觉吗?

有呀,鲤鱼会顺着食物的味道去寻找食物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删除
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链接地址:/xnxs/133778.html

相关文章

嘉兴到嘉兴南有多远?

一、嘉兴到嘉兴南有多远? 嘉兴和嘉兴南之间的距离约为16公里。乘坐火车前往嘉兴南站仅需10分钟左右,也可选择乘坐公交或出租车前往。嘉兴南站是嘉兴市的一个火车站,属于杭州

虚拟现实 2024-12-11 233 °C

有关电影蜜蜂网站?

一、有关电影蜜蜂网站? 有关电影蜜蜂网站是这个,www.hdbee.net 二、有关汉服网站有哪些? 您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汉服网站: 1. 汉服之家(http://www.hfzhj.com/):提供汉服的购买、租

虚拟现实 2024-12-10 117 °C

如何饲养蜜蜂?

一、如何饲养蜜蜂? 推荐你看两本书,第一本是蜜蜂王国探秘,属于初级蜜蜂生物学普及这样的,第二本书是前苏联养蜂家塔兰诺夫的蜂群生物学,这本书能精通了,基本上你也算师傅

虚拟现实 2024-11-16 282 °C

我的世界蜜蜂世界是真的

一、我的世界蜜蜂世界是真的吗? 没加模组的情况是假的,如果加了模组就是真的 二、我的世界是方块吗 我的世界是方块吗 在今天的博客文章中,我想探讨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虚拟现实 2024-11-03 67 °C

深圳龙华到福田会展中心

一、深圳龙华到福田会展中心多远? 深圳龙华到福田会展中心大概24~28公里 二、会展中心到龙华地铁站多久? 票价: 5.0元 途经: 会展中心站 、市民中心站 、少年宫站 、莲花北站

虚拟现实 2024-09-29 76 °C

苹果追踪器能追踪多远?

一、苹果追踪器能追踪多远? 使用苹果定位服务追踪设备的距离取决于设备的地理位置,通常在100米到1公里之间。但是,如果设备的Wi-Fi信号强度足够,那么可以在较远的距离内追踪该

虚拟现实 2024-09-24 203 °C

北航离北理多远?

一、北航离北理多远? 不算远,两个学校距离大约7.2公里 您可以乘坐:660路 公交 ,全程大约50分钟,约7.2公里 。 北京理工大学 步行740米至 中国农业科学院站 乘坐 660路,经过9站, 在

虚拟现实 2024-09-11 287 °C

兔子挖窝能挖多远?

一、兔子挖窝能挖多远? 有些兔子窝三米深,45米长,大多数兔子都会挖洞,也和土质是否松软,沙化还是坚硬有关,欧洲的兔子成群的生活在四通八达的地洞中,这些地洞有许多入口

虚拟现实 2024-09-10 257 °C

VR游戏体验馆距离学校多

一、VR游戏体验馆距离学校多远? VR游戏体验馆距离学校大约有5公里的距离。从学校出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大约需要15分钟到达。如果选择步行或骑行,大约需要30分钟左右的时间。

虚拟现实 2024-04-03 61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