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体验高空坠落的感觉
一、怎样体验高空坠落的感觉? 有的电梯比较快就能体验到,或者你去蹦极。 二、可以体验空中坠落的vr应用? 可以,目前市场上有很多VR应用程序可以提供空中坠落的体验,用户只需
高处作业的级别高处作业高度在2--5m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坠落范围半径R为3m高处作业高度在5m以上至15m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坠落范围半径R为4m高处作业高度在15m以上至30m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坠落范围半径R为5m高处作业高度在30m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坠落范围半径R为6m
1.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通过游戏、模拟的方式帮孩子建立对高空危险的概念,告诉孩子高空坠落的危险和结果,禁止孩子在阳台或窗户附近玩耍;
2.不要有侥幸心理,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家中;
3.夏季时,常常需要开窗通风,监护人更要提高警惕,看护好孩子,确保孩子在监护人视线范围内活动;
4.房间和阳台的窗户应使用安全锁扣,让孩子不能轻易打开;
5.家中的飘窗、落地窗附近不放置家具或易于攀爬的物品;
6.阳台围栏应该高于110厘米,且定期检查与维修,中层或高层尽量安装安全护栏;
1.1编制目的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让员工更加了解高空作业存在的危险点,不断增强员工的安全防范能力,并在事故发生时减少人员伤亡,降低风险损失。
1.2编制依据: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公司管理体系文件《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1.3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各个二级单位和各个项目部在施工生产中的高空坠落事故的应急救援。
2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组织指挥体系
成立公司级人身伤害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2职责
2.2.1组长负责保障事故救援和培训演练所需的资源;负责在事故发生时启动应急预案和救援工作的指挥,并组织开展事故分析工作。
2.2.2副组长负责执行组长的决策意见,负责在事故现场启动应急救援的各项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应急的培训与演练并对效果进行评估。
2.2.3成员负责在事故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各项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负责开展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负责开展事故分析和统计上报工作。
3应急响应
3.1事故危险源分析
3.1.1高空作业人员不按规程要求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容易造成高空坠落。
3.1.2高空作业区域临边未设安全绳和安全围栏,孔洞未设盖板或铺设安全网,容易造成高空坠落。
3.1.3高空作业使用的设备、材料和工具未采取防坠落措施,容易造成高空落物。
3.1.4高空作业未正确使用电源和使用不合格的电动工具,容易造成触电和高空坠落。
3.1.5高空作业使用的脚手架未按要求搭设;容易造成高空坠落和坍塌。
3.1.6高空作业的平台、临时通道、脚手架未安装踢脚板,容易造成高空落物。
3.1.7高空作业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时不符合规范要求,容易造成火灾和爆炸事故。
3.1.8夜间高空作业照明不充足,容易造成高空坠落和高空落物。
3.2控制措施
3.2.1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3.2.2现场所有临边施工区域和孔洞必须设安全警示标志并布置安全绳和安全围栏,孔洞必须铺设盖板或安全网,炉膛铺设专用安全网。
3.2.3高空作业使用的临时电源应布置合理并符合安全要求,电源线严禁私拉、乱接,用电设备必须可靠接地,电动工具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
3.2.4脚手架的搭设必须符合安全规程的要求,并经验收合格后挂牌使用。
3.2.5高空作业的使用平台、临时通道、脚手架必须设置18㎝踢脚板。
3.2.6高空作业使用易燃、易爆物品必须符合安全规程的要求,使用电焊、气割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3.2.7夜间进行高空作业时照明必须满足施工要求。
3.3应急启动:
3.3.1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事故发生地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报告内容应明确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和设备、人员的现实情况;发生人身重伤以上事故时,各单位应急领导小组应在接警后第一时间报公司应急领导小组。
3.3.2应急领导小组在第一时间立即赶赴施工现场指挥救援,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迅速拨打120联系当地医疗机构、运送伤员;紧急制定出相关事故现场的处置措施。
3.3.3事故现场除工作人员外,其他无关人员应立即组织疏散并保护好事故的现场。
3.3.4事故的调查处理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公司制订的《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执行。
4应急资源
4.1各单位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对员工进行救援知识培训,至少包括:心肺复苏技术、触电急救常识、灭火设施使用技术、应急程序等基本内容。
4.2各项目部必须确保施工现场至少配置急救车辆、应急医疗箱、消防灭火设施、对讲机、与当地医疗机构签订的绿色医疗救助通道等必要的资源。
4.3各单位建立应急资源登记表,专业负责每季度对应急设施进行检查,出现问题及时整改。
4.4应急电话
火警:119
报警:110
急救中心:120
安保部:
5控制要求
5.1各单位按要求对组员进行应急救援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做好培训记录。
5.2组织员工开展必要的应急演练活动,可包括功能演练、局部演练、桌面演练或实战演练等。
5.3针对应急演练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对预案的不足进行改进。
防高空坠落安全措施方案2
危害后果: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可能停工停产。
潜在的原因:隧道内地质复杂,局部加固失效;路基边坡受到长期雨水的浸蚀,引起边坡失稳等。
预防措施:
1、组织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包括岗前培训、专项施工安全培训,加强人员安全意识教育,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做到工班经常性、项目队每周、项目部每半月、公司不定期。配备专职安全员,24小时轮流值班,发现隐患及时扑灭。
2、工地潜在事故危险评估
通过对施工全过程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物体打击事故发生几率较大,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较严重,列为项目工程的重大危险因素。
项目部针对以上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编制应急准备及响应预案,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应保证能够迅速做出响应,最大限度的减少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
应急响应措施:
1.物体打击事故应急程序
施工区发生物体打击事故,最早发现事故的人迅速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通讯组立即召集所有成员赶赴出事现场,了解事故伤害程度;疏散现场闲杂人员,保护事故现场,同时避免其他人员靠近现场;急救员立即通知现场应急小组组长,说明伤者受伤情况,并根据现场实际施行必要的医疗处理,在伤情允许情况下,抢救组负责组织人员搬运受伤人员,转移到安全地方;由组长根据汇报,决定是否拨打120医疗急救电话,并说明伤员情况,行车路线;通讯组联系值班车到场,随时待命;根据事故情况报相应主管部门。
2.受伤人员的急救
当施工人员发生物体打击时,急救人员应尽快赶往出事地点,并呼叫周围人员及时通知医疗部门,尽可能不要移动患者,尽量当场施救。如果处在不宜施工的场所时必须将患者搬运到能够安全施救的地方,搬运时应尽量多找一些人来搬运,观察患者呼吸和脸色的变化,如果是脊柱骨折,不要弯曲、扭动患者的颈部和身体,不要接触患者的伤口,要使患者身体放松,尽量将患者放到担架或平板上进行搬运。
3.物体打击事故预防
①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工人安全操作技能。
②正确使用“三宝”。
③合理组织交叉作业,采取防护措施。
④拆除作业有监护措施,有施工方案,有交底。
⑤起重吊装作业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⑥对起重吊装工进行安全交底,落实“十不吊”措施。
⑦安全通道口、安全防护棚搭设双层防护,符合安全规范要求。
⑧加强安全检查,严禁向下抛掷,材料堆放控制高度,特别是临边作业。
⑨高处作业应进行交底,工具入袋,严禁抛物。
⑩模板作业有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有交底,有检查,严禁大面积撬落。
高空坠落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半屈体,这样才能缓冲冲力,下落后借助腿往下蹲的过程就势往前滚,这样能最大限度的缓冲冲力。受身又称"倒地法",是柔道基本技术之一。倒地法是在被对手摔倒或者是自己倒地时,为减轻身体受到的冲击采用的自我安全保护的方法。
我国工伤保险实行无过错责任补偿原则,即发生工伤,不管行为人有无过错,只要有损害结果,就应认定为工伤。
员工凡属意外疏忽,即使是违反企业的操作规程或行为,对负伤、致残、死亡负有责任或过错,只要不是故意犯罪、醉酒或吸毒、自残或自杀都应认定为工伤,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条例》没有规定单位和保险支付工伤待遇后还有追偿造成工伤事故责任人的权利,除了非本单位的第三人侵权以外。只能说冬天和夏天高空坠落都危险,成活率都不高,如果非要分个高低的话,冬天会高一点点。
一方面冬天衣服穿的厚,至少会有一点缓冲作用,比夏天直面地面好,另一方面冬天人体血液循环会比夏天慢点,如果有出血情况发生,肯定是冬天坚持的时间长点。
篮球从10000米高空坠落地面不会爆炸。
速度先加快,马上就会匀速下降的。因为受到空气的阻力了。
低空坠落还有生还的希望高空坠落一点生还希望就没有这就是高空和低空坠落的区别
高空坠物的处理方式如下:
1、避免自然力造成坠物。在大风暴雨天气及时关窗,收好可能因风大刮落的物品如晾晒的衣服,阳台的花盆等。
2、经常检查空调室外机、外飘窗、防盗网等设施,到一定年限后及时更换。
3、物业公司进行高空维修、清洗外墙面等高空作业时,做好防护措施,防止物品不慎坠落。
关于高空坠物责任划分:单纯高空坠物,没有造成任何后果的,不存在责任问题。但高空坠物造成侵权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三条: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
从高空20米以内坠落水里比陆地安全。
跳水是一项国际公认的竞技运动,运动员们最高能从10米跳台上起跳,在空中完成一定动作,并以优雅的姿势落入水中,这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毫无影响。
但如果将水面换成陆地,一个人从相当于三至四层楼高的10米跳台上跳下至少会摔断腿,为什么坠入水中比陆地更安全呢?其实,我们摔落在水面或地面上,之所以会受伤是因为受到了接触面的反作用力,反作用力越大,身体受到的伤害就越大。反作用力指的是你向对方施力时,对方反馈给你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当你用手掌掴别人时自己的手掌也会痛就是受到了反作用力。而掉落到水面上时,因为水是液体,有流动性,只要落水速度不是很快,水就有时间把撞击的作用力传递到周围,这样水面给人的反作用力就变小了,对人体的伤害也就不如地面那么大但是水的“温柔”是有限度的。
人体在进入液体时,需要排开部分液体,占据一些空间,而这需要一定的时间。随着高度的增加,人体入水速度变快,液体被排开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能排开的水体积减少,剩下的水势必形成一定的阻力,而且这种阻力随着速度的增加而急剧增大。跳水近似于自由落体运动,根据物理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从不同高度跳入水中所用的时间和落水时的速度:
从10米处往下跳,落水速度约为50.4千米/小时,时间大概需要1.4秒;从40米的高度跳下来,落水速度翻倍为100.8千米/小时,时间同样翻倍,约为2.8秒;但从80米的高度跳下来,速度增加了近一半,为142.6千米/小时,落水时间却只加了0.5秒,只需要3.3秒。随着跳水高度的增加,速度增加的程度远大于落水时间的增加,这样,人体落水时就来不及将水排开,水反馈给人的反作用力就会大大增加,水面就会变得像水泥地那么坚硬了。
那么从多高掉入水中,会有危险呢?根据跳水冲击力的计算公式,从10米高处下落,冲击力可达人体重的5倍。也就是说,一个体重50千克的人从10米高跳下,入水时受到的冲击力约相当于被一个体重250千克的人压倒。人体的不同部位能承受的压力是不同的,其中最脆弱的部位是人的头部,它的最大承受力为22.8千牛,能承受的最大加速度是82.6个重力加速度,代入公式中算得50千克的人的极限跳水高度仅为20米。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删除
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链接地址:/xnxs/199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