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主要方向有哪
一、信息技术的主要方向有哪些? 信息技术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涵盖了许多不同的方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信息技术的主要方向,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 1. 网络技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1、语言的产生和应用:语言产生于社会,产生于全体的使用者,产生于社会的约定俗成。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从猿到人进化重要标志,信息在人脑中存储和加工,利用声波进行传递。
2、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文字使人类信息的存储和传递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3、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信息可以大量地生产、存储和流通,更进一步扩大了信息交流的范围。
4、电报电话、电视和其它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传递的效率和手段再一次发生了质的飞跃。
5、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信息的处理速度和传递速度得到惊人的提高。目前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掀起了新一轮的信息革命浪潮。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
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中国商朝的重875公斤的司母戊方鼎,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尊盘,西汉的透光镜,都是古代铸造的代表产品。早期的铸件大多是农业生产、宗教、生活等方面的工具或用具,艺术色彩浓厚。那时的铸造工艺是与制陶工艺并行发展的,受陶器的影响很大。中国在公元前513年,铸出了世界上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铸铁件晋国铸型鼎,重约270公斤。欧洲在公元八世纪前后也开始生产铸铁件。铸铁件的出现,扩大了铸件的应用范围。例如在15~17世纪,德、法等国先后敷设了不少向居民供饮用水的铸铁管道。18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后,蒸汽机、纺织机和铁路等工业兴起,铸件进入为大工业服务的新时期,铸造技术开始有了大的发展。进入20世纪,铸造的发展速度很快,其重要因素之一是产品技术的进步,要求铸件各种机械物理性能更好,同时仍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另一个原因是机械工业本身和其他工业如化工、仪表等的发展,给铸造业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条件。如检测手段的发展,保证了铸件质量的提高和稳定,并给铸造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电子显微镜等的发明,帮助人们深入到金属的微观世界,探查金属结晶的奥秘,研究金属凝固的理论,指导铸造生产。在这一时期内开发出大量性能优越,品种丰富的新铸造金属材料,如球墨铸铁,能焊接的可锻铸铁,超低碳不锈钢,铝铜、铝硅、铝镁合金,钛基、镍基合金等,并发明了对灰铸铁进行孕育处理的新工艺,使铸件的适应性更为广泛。50年代以后,出现了湿砂高压造型,化学硬化砂造型和造芯,负压造型以及其他特种铸造、抛丸清理等新工艺,使铸件具有很高的形状、尺寸精度和良好的表面光洁度,铸造车间的劳动条件和环境卫生也大为改善。20世纪以来铸造业的重大进展中,灰铸铁的孕育处理和化学硬化砂造型这两项新工艺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两项发明,冲破了延续几千年的传统方法,给铸造工艺开辟了新的领域,对提高铸件的竞争能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假牙最早是几千年前由居住在意大利西部的伊特鲁利亚人发明的,他们将黄金或骨头做成假牙,镶在好牙齿之间。
1770年,法国人开始用瓷制作假牙,这种亮闪闪的牙齿不会生锈。这种瓷质假牙今天依然在使用,特别是用于镶嵌单个的假牙。装假牙的人中最著名的要数美国的总统乔治?华盛顿了,他的假牙是用一块象牙刻出的整排牙齿。这种材料当时不算太贵,除了象牙以外,其它的制作假牙材料还有海象和河马的牙齿。
在过去,人们戴上假牙吃东西很困难,他们通常是先把假牙摘下了再吃东西。
由查尔斯?古德耶尔发明的硫化橡胶改变了这一切,这一橡胶正是制作牙托的理想材料,而且很便宜。现在我们已经能用模子制出任何形状的假牙,以适合每个人的口腔。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用赛璐珞和塑料来制作假牙,这些材料做出的假牙不仅形状与真牙一样,就连颜色也相同。
我国电镀工业的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首先,为解决氰化物污染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无氰电镀的研究工作,陆续使无氰镀锌、镀铜、镀镉、镀金等投人生产;大型制件镀硬铬、低浓度铬酸镀铬、低铬酸钝化、无氰镀银及防银变色、三价铬盐镀铬等相继应用于工业生产;并实现了直接从镀液中获得光亮镀层,如镀光亮铜、光亮镍等,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也改善了繁重的抛光劳动;在新工艺与设备的研究方面,出现了双极性电镀、换向电镀、脉冲电镀等;高耐蚀性的双层镍、三层镍、镍铁合金和减摩镀层亦用于生产;刷镀、真空镀和离子镀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电镀工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在锌基合金电镀、复合镀、化学镀镍磷合金、电子电镀、纳米电镀、各种花色电镀、多功能性电镀及各种代氰、代铬工艺的开发取得重大进展。
EDA技术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在EDA技术的辅助下,我国电子工程设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电子产品的应用性能也越来越理想化。本文围绕电子工程设计的EDA技术展开深入探讨,为进一步发挥EDA技术在电子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略尽绵力。
1 EDA技术的诞生与演变历程
1.1 EDA技术
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是电子设计自动化的简称,是电子设计与制造技术发展中的核心。EDA技术是以计算机为工具,采用硬件描述语言的表达方式,对数据库、计算数学、图论、图形学及拓扑逻辑、优化理论等进行科学、有效的融合,从而形成一种电子系统专用的新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信号分析技术的最新成果。EDA技术的出现不仅更好地保证了电子工程设计各级别的仿真、调试和纠错,为其发展带来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并且在电子、通信、化工、航空航天、生物等各个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相关从业者的工作强度。
1.2 EDA技术的演变历程
EDA技术近几年获得飞速发展,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其发展过程是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的重要历史进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2.1 早期阶段,即CAD(Computer ssistDesign)阶段。20世纪70年代左右的社会已经存在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当时人们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制图,设计印刷电路板和集成电路,不仅效率低、花费大,而且制作周期长。人们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开始运用计算机对电路板进行PCB设计,用CAD这一崭新的图形编辑工具代替电子产品设计中布图布线这类重复性较强的劳动,其功能包括设计规则检查、交互图形编辑、PCB布局布线、门级电路模拟和测试等。
1.2.2 发展阶段,即CAE(ComputerAssist Engineering Design)阶段。20世纪80年代左右,EDA技术已经到了一定的发展和完善阶段。由于集成电路规模逐渐扩大,电子系统变得越发复杂,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人们开始对相关软件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在把不同CDA工具合成一种系统的基础上,完善了电路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EDA技术在此时期逐渐发展成半导体芯片的设计,已经能生产出可编程半导体芯片。
1.2.3 成熟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微电子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集成几千万乃至上亿的晶体管只需一个芯片。这给EDA技术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促使各大公司对EDA软件系统进行更大规模的研发,以高级语言描述、系统级仿真和综合技术为特点的EDA就此出现,使得EDA技术获得了极大的突破。
1.3 发展趋势
21世纪以来,EDA技术已经进入了电子技术的全方位领域。EDA技术让电子领域的不同学科的界限变得模糊,相互包容,尤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了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方式表达和确认电子设计成果;进一步确认了电子行业产业领域中软硬件IP核的地位;大规模电子系统和IP核模块已被EDA工具的设计标准单元涵盖;高效低成本设计技术SOC(Systern-on-Chip)等逐渐成熟。
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从一开始的简单的生物构造的了解到生物的简单应用,最后到生物与其他科技领域的混合式应用。
通信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烽火台和中国的驿站,它们都是最早的远程通信方式。
现代通信技术始于19世纪,当时电报和电话被发明出来,使得人们可以远距离传递信息。
20世纪,随着电视、电脑和互联网的出现,通信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1世纪初,移动通信技术又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通信时代。如今,随着卫星通信、物联网、5G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
战争是在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据考古资料证明,最早的战争出现公元前21世纪初中石器时代的初期。这说明,人类从原始人群到公元前21世纪初,在大约二三百万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战争的历史还不到一万年(另一说法年数上万)。
原始社会的战争是由氏族部落之间或部落联盟之间,为了争夺赖以生存的土地、河流、山林等天然财富,甚至为了抢婚、种族复仇而发生冲突,进而演变成原始状态的战争。这种战争,同阶级社会的战争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不具有政治目的和阶级压迫、奴役的性质,战争中的俘虏,不是杀掉,就是吃掉。
建筑公司发展历史包括:公司年限、工程业绩、历年营收、目前资质、目前市值等。
自本世纪20年代汽车空调诞生以来,伴随汽车空调系统的普及与发展,其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五个阶段:
1)单一供暖空调装置阶段始于1927年。它仅由加热器、通风装置和空气过滤器三者组成,其作用只能对车室内供暖。目前在寒冷的北欧、亚洲北部地区仍在使用;
2)单一供冷气空调装置阶段始于1939年。美国帕克汽车公司率先在轿车上装上机械制冷降温空调器;
3)冷暖型汽车空调器阶段始于1954年。原美国汽车公司(AMC),首先在轿车上安装了冷暖型一体化空调器,这样汽车才真正具备了降温、除湿、通风、过滤、除霜等对空气调节的功能。该方式是目前低档车使用量最大的一种方式;
4)自控汽车空调装置阶段通用汽车公司1964年率先在轿车上应用自控汽车空调。自控空调通过各种传感器反馈的信息自动调节车内温度和空气的质量,从而满足舒适性的要求;
5)电脑控制汽车空调阶段自1977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同时将自行研制的电脑控制汽车空调系统装上各自汽车后,汽车空调技术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目前电脑控制的空调都装在豪华型汽车上。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删除
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链接地址:/xnxs/200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