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医疗
一、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医疗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医疗 是当今医疗行业日益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智慧医疗作为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新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探索创新的道路。甘肃平凉智慧云教育入口作为教育行业的一大创新,为师生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学习和教学方式。
智慧云教育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将传统教学与现代科技结合,构建一个全新的教育生态系统。甘肃平凉智慧云教育入口充分利用了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想要使用智慧云教育入口,首先需要注册账号并登录系统。在登录后,您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的课程或教学资源,参与在线学习或教学活动。
同时,作为老师,您也可以通过平凉智慧云教育入口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智慧云教育作为教育行业的新生力量,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与完善,智慧云教育入口将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为教育带来更多可能。
甘肃平凉智慧云教育入口作为该领域的领先者,将不断改进服务质量,丰富教育内容,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甘肃平凉智慧云教育入口的推出,标志着教育行业迈入了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时代。希望通过智慧云教育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能够为更多人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机会,助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交通问题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甘肃省制定了智慧交通建设工作方案,旨在通过科技手段提升交通系统的效率和便捷性,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甘肃智慧交通建设工作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高效、智能、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系统,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并为居民和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服务。
甘肃智慧交通建设工作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甘肃智慧交通建设工作方案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实施:
甘肃智慧交通建设工作方案的实施将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
甘肃智慧交通建设工作方案的实施将为城市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改善交通状况,提高城市形象,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感谢您阅读本文,相信通过了解甘肃智慧交通建设工作方案,您对城市发展和智慧交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 提升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应用,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
2. 提高生产组织智能化:在客运枢纽和物流园区实现智能运输装备和自动装卸机具的大量应用,提升交通运输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安全生产水平。
3. 促进运输服务智能化:丰富在线服务内容,包括交通出行、旅客票务、交通支付等,以及“互联网+”物流服务,提高物流组织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4. 加强决策监管智能化:建立跨行业、跨区域的交通运输运行监测、行政执法和应急指挥体系,提升基于大数据的决策和监管水平。
5. 实现出行便捷化:推广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实现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的取消,推行电子客票,加快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改造。
6. 推动物流高效化:发展“互联网+”物流服务新模式,加强在线集配货、定制物流服务、货物动态跟踪,降低物流成本。
7. 确保运行安全:建设部省互联的交通运输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对交通运行状态的有效监测和突发事件的联动指挥。
8. 实现监管精准化:构建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加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电子运单管理,推动信息资源整合和跨部门信息共享。
9. 推动公路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提升公路建设与运行管理服务水平,推动生产经营模式与新业态等联动创新。
10. 构建智慧交通标准体系:加强成果总结凝练,不断健全智慧交通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
智慧交通的发展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交通运输的效率、安全性和便捷性,同时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兰州市积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各领域深度融合,不断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据兰州市大数据局负责人介绍,《兰州市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2020-2022年)》主要包括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基本形势、总体要求、架构设计、主要任务、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等6个章节。以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为主线,以优化数据要素配置为核心,强化理念、制度、模式三大创新,实施“兰州一朵云”和“城市一智脑”双轮驱动战略,持续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城市运行科学决策能力、智慧应用融合创新能力、利企便民综合服务能力和网络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打造“底座扎实、运行有序、服务普惠、治理精准、产业先进、开放合作”的“都会城市、智慧兰州”。
在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县,没有在镇上。
煤矿隶属于华能集团,洗煤厂大概在华亭县南风景那边,你到了之后可以打车去,起步价3元 主要分布在华亭县,下属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作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之一,甘肃正努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在这一过程中,智慧交通扮演着重要角色。
智慧交通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对交通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实现交通系统的智能化、高效化和节能减排的目标。智慧交通不仅仅是简单的交通管理,更是一种智能化、信息化的综合体系。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而智慧交通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提高交通运行的效率,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目前,甘肃正加速推进智慧交通建设,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促进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升级。
在交通管理方面,甘肃大力推广智能交通灯控系统,实现智能控制信号灯的时间和频率,优化路口交通流量,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在车辆管理方面,甘肃推动车辆信息化管理,通过车载终端设备实现车辆位置监测和实时通行信息反馈,提高车辆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
此外,甘肃还加强了公共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建设,推广无人驾驶技术,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近年来,甘肃着力推动智慧交通建设,其中“甘肃爱城市智慧交通”项目备受关注。该项目旨在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改善交通运行环境。
“甘肃爱城市智慧交通”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智能交通灯控系统的建设、车辆智能管理系统的推广、公共交通智能化服务的提升等方面。
该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问题,提高交通运行的智能化水平,为城市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服务。
智慧交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甘肃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省份,正努力推动智慧交通建设,提高交通运行的智能化水平。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甘肃能够实现智慧交通全面覆盖,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智慧校园建设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关注和推动的重要议题之一。作为甘肃大学这样一所知名高校,其智慧校园建设也备受关注。
智慧校园建设旨在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甘肃大学积极响应智慧校园建设的号召,不断加大投入和力度,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甘肃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为目标,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其中包括:
甘肃大学智慧校园建设在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未来,甘肃大学智慧校园建设的前景依然广阔:
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甘肃大学可以进一步提升智慧校园建设的水平和标准。可以引入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供更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和服务。
其次,智慧校园建设可以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结合,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校园管理。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行为习惯等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师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再次,甘肃大学智慧校园建设可以与校企合作深度结合,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智慧校园建设所提供的科研平台和资源,甘肃大学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研究,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化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最后,甘肃大学智慧校园建设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能力培养。通过智能化的教学手段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甘肃大学智慧校园建设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的同时,仍然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甘肃大学将会继续加强对智慧校园建设的支持,推动信息化、智能化的校园建设取得更加卓越的进展。
甘肃智慧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建设智慧出行系统的先进企业。作为交通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公司以提供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出行服务为使命,不断推动智慧交通的发展。
甘肃智慧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总部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公司汇集了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团队,拥有丰富的交通领域经验,紧跟国内外智慧交通技术的最新发展。
公司的使命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整合相关资源,打造智慧交通生态系统,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便捷、安全、智能的出行体验。公司积极探索创新,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交通解决方案。
甘肃智慧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
甘肃智慧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在智慧交通领域具有以下优势:
甘肃智慧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推动智慧交通的发展,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智能、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感谢您阅读本文,相信通过本文的了解,您对甘肃智慧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有了更多的了解。
如果您对我们感兴趣或有任何疑问,请随时联系我们。
餐桌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交场合中的一门重要的艺术,它涵盖了饮食、言行、服装等方方面面。甘肃平凉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自古以来就有着独特的餐桌礼仪文化。在甘肃平凉,人们追求精致、礼貌、和谐的餐桌礼仪,将其视为一种生活方式。
餐桌礼仪是人们相处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在社交场合中,正确的餐桌礼仪能够为个人加分,并且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在商务场合中,恰当的餐桌礼仪能够帮助人们建立信任、提升合作效果。而在家庭聚会中,规范的餐桌礼仪可以增进亲情、友情、邻里和谐。
甘肃平凉的餐桌礼仪有着独特的特点,它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彰显了西北地区的淳朴和豪爽。在甘肃平凉,餐桌礼仪强调尊重和谦逊。在进餐时,人们要先尊重长辈和客人,让他们先行动。同时,甘肃平凉的餐桌礼仪注重团结和和谐,饮食宴请是人们交流感情的一种方式,大家围坐在餐桌前,相互照应,分享美食和欢乐。
另外,甘肃平凉的餐桌礼仪还注重食物的烹饪和制作过程。在甘肃平凉,人们讲究食材的选取和烹饪技巧,追求口感和营养的完美结合。同时,餐桌上的摆设和用餐工具也非常讲究,精美的瓷器、银器和玻璃器皿都是甘肃平凉餐桌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甘肃平凉的餐桌礼仪传承久远,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和演变。古代的餐桌礼仪更多地与宗教仪式和封建礼制相结合,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现代的甘肃平凉餐桌礼仪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现代化,融入了社会发展的要求。
为了保护和传承甘肃平凉的餐桌礼仪,人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举办餐桌礼仪培训班、组织餐桌礼仪比赛,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甘肃平凉的餐桌礼仪。同时,通过各类媒体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认识和关注甘肃平凉的餐桌礼仪。
甘肃平凉餐桌礼仪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不仅体现了人们的修养和素质,更是一门重要的社交艺术。通过了解和学习甘肃平凉的餐桌礼仪,我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提升个人修养,并在交往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平凉市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 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陕甘宁结合部以文化旅游和工贸物流为主的生态宜居城市。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历史文化遗存众多,已发现仰韶文化、齐家文化等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2257处。崆峒山道源文化、古成纪伏羲文化、西王母远古文化、皇甫谧医学文化独具魅力等等。造就了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
1、崆峒山
它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是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自古就有“中华道教第一山”之美誉。西接六盘山,东望八百里秦川,南依关山,北峙萧关,泾河与胭脂河南北环抱,交汇于望驾山前,海拔高度在1456—2123.5米之间,垂直高度为667.5米,主峰海拔2123米,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总面积83.6平方千米。
传说,被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曾亲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秦皇、汉武亦慕名登临;司马迁、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笔下多有赞誉。崆峒武术被誉为五大武术流派之一。
自1994年以来,崆峒山获得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 。
2.柳湖公园
它位于平凉市城区的中心,占地面积8.8万多平方米,合133亩,其中湖水面积32亩,是陇东著名的自然山水园林。柳湖始建于北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时任渭州太守的蔡挺引泉成湖,因柳树宜水,故处处植柳,枝高叶茂,翠色参天,故名“柳湖”。明嘉靖年间,韩藩昭王占为苑囿,并做了大规模的扩建,由明武宗敕赐“崇文书院”。清乾隆之后,又先后多次修葺,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改名“百泉书院”,后改为“高山书院”。同治初年,柳湖毁于战火。同治十二年,陕甘总督左宗棠驻兵平凉,再次修复,更名为“柳湖书院”,并题亲书“柳湖”匾额。民国十五年(1926年)改为甘肃省第七师范学校。柳湖之胜,始于暖泉。其地有暖泉一眼,水温达17℃左右,四季畅流。暖泉是柳湖的源头,泉旁有一石碑,其上为左宗棠题写的“暖泉”二字大字,下有“平凉高寒,水泉甚洌,此独以暖称,验之隆冬不冰也”等铭文。如今暖泉已重新修整,围以铁栏,加以保护。柳湖以奇特的“柳中湖,湖中柳”著称。暮春时节,柳絮轻扬,弥漫湖中,被人们誉为“柳湖晴雪”,列入平凉八景之一。
3、竹林寺水库
它位于庄浪县城东28公里处的关山(又称陇山)西麓,是古“丝绸之路”西出之要塞。景区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古朴精湛的石窟艺术和湖光山色的水域风光于一身,登临景区最高峰玉皇绝顶极目远眺,其间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凝重典雅的“五台八大寺十六峰十八景观”,气魄宏伟,底蕴丰厚。景区先后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地质公园。
4、古灵台·荆山森林公园
景区自县城延及中台山和东沟景观湖,占地6660余亩,包含古“古灵台”、荆山森林公园和县博物馆三个主要景区,人文与自然水乳交融,景观价值极高。
古灵台是周文王征服位于今灵台县百里镇一带的密须国后,筑台祭天以慰灵昭德的所在。现在的“灵台”为1985年第三次重建,主体建筑为“文王祭天台”和碑廊,后者镌刻1934年第二次复修时国民党政要和地方名流的题词200余幅。
荆山森林公园因中台山春日满山荆花灿烂,史称“荆山日丽”而得名,以古建筑为特色,形成荆山门、三贤祠、德化廊、朝晖亭、夕照亭、日月亭、关公殿、灵通门、玉皇阁、东沟景观湖等众多人文景点。
县博物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珍藏各类文物逾万件,其中尤以西周青铜器著称,铜、陶、玉、瓷、铅及佛教文物中均不乏镇馆之宝。
5、田家沟生态旅游区
它位于距甘肃泾川县县城及西王母祖庙王母宫3公里,流域总面积49.7平方公里,景区总面积5平方公里,紧依312国道,交通方便。是一个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要内容的集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风景区。
田家沟生态风景区主要景点有:观光果园、西王母民俗园、珍稀动物园、珍奇植物园、水上乐园、游乐园、戏水池、垂钩中心、度假别墅、银杏园山庄、桃花园度假村、服务中心、蒙古包、狩猎场、亿年地质标本崖,另有池塘坝库、亭台楼阁、索桥奇洞、购物商场、五谷食府,让您畅游人间仙境,尽享自然风情。
田家沟流域总面积56.3平方公里,属省列示范小流域之一,该流域从1992年开始治理,在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关怀下,经过2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已初步形成了功能齐全、结构完整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水保综合防护体系,治理程度达到82.6%。
6、米家沟生态园
它位于华亭县东峡林场场部西侧,占地2800多亩,距县城5公里,华纪路横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景区平均海拔1600米,年平均气温7-8摄氏度,森林覆盖率67.6%,植被丰茂,林壑优美,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独特。春日桃花烂漫,灿若朝霞;夏季绿意盎然,浓荫蔽日;深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隆冬白雪皑皑,银装素裹;雨后雾起山谷,群山隐现;晴天雀噪蝉鸣,小桥流水,犹如世外桃源。其中尤以树龄达30多年的油松人工林为一大景观,一年四季苍翠挺拔,郁郁葱葱,若置身其间,微风过处,松涛阵阵,犹如海潮袭来,蔚为壮观。是森林生态旅游的首选之地。
生态园区仿真石块修建的山门造型别致,宛如巨型雕塑,矗立在景区入口处。小型瀑布水丝如缕,潺潺有声;人工湖水纹荡漾,波光涟漪。铁锈红色主道路依山傍水,别具一格;跨度32米的吊桥凌空飞架,巧夺天工;未加雕饰的的小木桥,桥桥相连,如九曲回廊。林荫小道曲径通幽,登山台阶蜿蜒而上,站在山顶六角亭内极目远眺,汭河两岸美景尽收眼底。玻璃钢智能音箱点缀于漫山遍野之中;蒙古包、休闲屋掩映于绿树山水之间。
7、龙泉寺
崇信县城北的龙泉寺,这里水流淙淙,树木葱郁,鸟鸣婉转,曲径通幽,俨然一个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龙泉寺现为国家4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龙泉寺由山麓林带、芮谷、东台、中台、西台等几部分组成,中台为胜景区,景区面积1.5平方公里。东、西二台向南突出,环抱芮谷、中台。东台旧有公刘庙、洪元宫、东岳庙,现新建谷风亭,其下小岗有慧芳亭,系港胞梁慧芳女士捐资所建。西台原有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及忠烈祠,迎面有一石碑,上 书“齐家文化遗址”,字迹笔力遒劲,为当代书坛巨匠启功先生手书。这里发现的文化层距地表1.8米~4.4米,裸露在半崖上有袋型、锅底型灰坑,断层内有众多石器和各种陶器,纹饰丰富奇特,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距山不远的另一面山坡上,有著名的李元谅墓,这里长眠着战功卓著、封王授爵的唐武康郡王李元谅,这座大墓连同县城内的李元谅寝宫,一同讲述着将军抵御吐蕃、筑城会盟、德被民生的传奇故事。
8、莲花台风景名胜区
莲花台(风景名胜区)位于华亭县西部的关山之中,距县城35公里,海拨1520米至2764米,相传为皇帝祭天的地方。1995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她是以大自然原始景观为主,兼容道教人文景观的风景名胜区,有观赏保护区域118.8平方公里。区内峰峦竟秀、岩壑幽深、百鸟和鸣、风光秀丽,动、植物资源丰富,有9个系列400多个品种,被称为黄土高原上叹为观止的“动物园”和“植物园”。文化遗迹甚多,有古铜矿(唐敬德开采〉遗址2处,古栈道遗址2处,石刻21处,佛像20尊,庙宇多处,迄今发现的秦在雍所建五寺中的古“上寺”、“下寺”遗址就在此处,青龙山碑记是历史考古的最好见证。最令人入迷的是以其奇景──孤峰矗立的莲花台为中心的周边地带,峻岭叠翠、深谷回环、怪石林立、云雾缭绕、林搭天蓬、枝藤蔓披、鸟语花香、流水潺潺,似鬼斧神工,为陇原少有,堪称西部旅游观光之胜地。莲花台主景区的著名景点有药园茅庵、幽谷迷宫、山门迎宾、天王塔与青龙潭、镇龟峰与藏虎崖、蘑菇崖与菩萨头、山鬼把桥、仙人桥、大象吸水等,奇、险、俊、秀各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莲花台以其幽甲天下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享誉天下。
9、云崖寺
它位于庄浪县。自北魏以来1600多年的历史中,历代能工巧匠在云崖寺主峰长约300米、高约80米的悬崖峭壁上殚思竭虑,修筑了众多精巧玲珑的悬阁危楼,雕凿了无数风格迥异的洞窟佛像、尤以白云洞窟群中的“五方佛洞”之彩雕泥塑最为精美、是晚期石窟艺术的集大成者,对晚期石窟与佛教艺术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史学和艺术价植。以云崖寺为中心向外辐射,依次有竹林寺、大寺、西寺、乔阳寺、金瓦寺、佛沟寺、三教洞、罗汉洞、红崖寺等10多个洞窟群遍布于广阔的。在广约23万亩的-之中、白桦、松柏、灌木、竹子等20多种林木联缀成茂密的森林;党参、大黄、丹皮等300多种名贵药材埋藏地下;金钱豹、梅花鹿、锦鸡等30多种珍禽异兽出没于林莽之中。被-掩映的奇峰秀岭,以页岩、石灰岩等混合形成复杂的地质构造和独特的丹霞地貌,显示着大自然神奇造化的绰越风姿……另外,投资5000多万元修建的竹林寺水库已竣工蓄水、为这一景点增添了新的魅力。
10、泾川大云寺·王母宫景区
它位于泾川县城西北1公里处,沿312国道分为王母宫、大云寺两个景区。位于回山和泾汭河交汇处的王母宫景区,是西王母发祥地和祖庙所在地,被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和民俗学会授予“国家重点民俗文化景区”称号。据碑刻史料和文物古迹考证,王母宫始建于汉武帝元封元年,后经宋初、明嘉靖年间两次重修,是最早、最大的西王母祖庙,清代毁于兵燹,改革开放后台湾信众捐资重建。位于泾河对岸的大云寺,历史上是武则天敕令珍藏《大云经》的皇家寺院,由隋代大兴国寺改建而成。1964年因发掘出盛装14枚佛祖真身舍利的金棺、银椁等而轰动海内外,被称为当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69年大云寺遗址范围内发现北周宝宁寺地宫,再次出土石函、二重鎏金铜函、琉璃瓶供养佛舍利32粒。2012年12月,大云寺遗址内先后两次发现大量窖藏佛像。2013年1月又在佛像窖藏旁发现宋代龙兴寺地宫1处,第三次出土琉璃瓶盛装佛舍利2000余粒,被认为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大考古发现”。2013年6月19日(农历五月十二),举办了大云寺落成暨佛舍利安奉法会,实现了大云寺对外开放。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删除
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链接地址:/zhjt/146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