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正文

扬州智慧城市成果转化

十九科技网 2024-10-18 14:37:32 203 °C

一、扬州智慧城市成果转化

扬州智慧城市成果转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扬州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何将这些成果有效地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动力,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成为了扬州市政府和相关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扬州作为一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城市,一直积极探索如何借助科技创新,推动城市发展和民生改善。智慧城市建设成果转化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项涉及政策、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工程。只有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找到适合扬州的发展路径,才能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的优势

扬州作为一座典型的中国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文化优势,这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得以智能化、精细化,提升了城市的治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智慧城市建设还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城市功能的提升。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扬州可以依托自身在文化旅游、科教产业等方面的优势,打造特色化的智慧应用场景,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落户,推动产业发展和城市创新。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扬州有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的挑战

然而,智慧城市建设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技术应用与管理能力之间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提升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其次,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何平衡资源配置,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此外,智慧城市建设涉及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重要问题,如何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保障公民的信息安全和权益,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大挑战。只有在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成果的转化

扬州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如何将这些成果有效地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双赢,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智慧城市成果的转化不仅仅是技术输出,更需要政府、企业、学术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

首先,政府部门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支持政策,为智慧城市成果的产业化转化提供有力保障。其次,企业应该加大技术投入和研发力度,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学术机构也应该发挥科研优势,支持相关技术的创新和推广。

除此之外,智慧城市建设还需要引入社会资本的参与,共同承担发展成本,并在成果分享和风险承担上达成共识。只有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才能真正实现智慧城市成果的转化和可持续发展。

结语

扬州作为一座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不懈努力和持续探索,扬州必将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和成就,为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二、如何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痛点,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进程,是加速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针对如何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痛点,科易网结合自身多年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经验,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Ø 关于公益性与市场化

由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殊性和农业的基础性,需要政府主动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从经济、行政和法律法规对单纯市场进行调节干预,弥补单纯市场调节固有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同时,政府也应改变以往大包大揽办事思路,在做好主动引导的前提下,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市场在要素激活和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降本增效,从而做到公益性与市场化的有机结合,促进创新要素向先进生产力凝聚,激发农业创新主体的活跃性和创造力。

Ø 关于协同创新机制

完善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必然是各主体协同创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产物。

协同创新机制的形成,要求政府通过创新联盟、创新载体、服务平台等形式,集聚政、产、学、研、金、介、用等创新要素,并通过市场化运作,厘清逻辑关系和利益诉求,明确各主体的职责分工,推动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参考示例图1)。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农业经营以分散式经营为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服务群体(“介”)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因此,也应注重对农科高校院所、科技特派员、农技推广员、农业合作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各类服务群体的服务能力整合和服务协同,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深度与广度。

示例图1

产学研的紧密结合,要求政府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有效协同。在供给侧,积极联动产业园区、行业协会、高校院所、服务机构等整合农业科技成果,形成资源的“虹吸效应”,同时注重挖掘农业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和应用价值,以有效供给带动创新需求的快速增长;在需求侧,应积极联动农技推广员、科技特派员、农村经纪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开展企业/农户需求普查、技术“问诊”等工作,以市场需求牵动供方资源集聚,引导高校院所面向农业科技前沿、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等展开科技攻关,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Ø 关于服务主体培育

农技推广员、科技特派员、农村经纪人、服务机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服务主体是链接农业与科技、促进农科融合的重要桥梁。要破解服务主体中复合型服务人才缺乏、“单兵作战”等困境,应从培养、保障、激励等多个维度,充分激活服务主体的服务能力和服务主观能动性:即,从政府层面,既要面向服务主体提供系统性的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升服务主体的整体服务能力;又要从科技资源、业务支撑、服务工具等方面为服务主体提供支撑,保障科技服务工作的开展和服务主体的协同;也要建立完善服务主体的考核激励机制,通过对服务主体工作进行管理、考核、评估、激励,激发服务主体的主管能动性,促进提升服务主体的服务效能。

Ø 关于网络服务平台建设

我们认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网络服务平台应充分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先进性,再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流程,消除各农业创新主体间的信息隔阂,提升创新要素配置效率与精准度,完善成果评估、成果交易、服务集成等业务埋点,实现环环相扣的农业成果转化关键节点服务支撑,促进成果资源的盘活、配置与转化。

当然,由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本身存在的非标、复杂性,网络服务平台的建设离不开线下的深耕运营,需要线下专业服务团队提供复杂服务、定制服务、精准服务、高附加值服务支撑。因此,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网络服务平台的建设,应遵循线上线下建设并重、实行一体化运营的发展策略。

三、如何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科技成果关系到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应如何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呢?以下有2个办法能够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

1,加强技术培训。农民是科技成果的使用者,只有发动群众,才能进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技术培训是农业科技成果实现成功转化的前提和基础

2,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科技投入,化解试验风险,是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措施。政府是科技投入的引导主体,为此,政府应逐年增加对科技的投入。通过政府配套服务启动、资金补助促动、奖励引导推动,促进农业成果转化。

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具有什么特点?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1.长期性:农业科技成果从立项到转化需要长期过程;

2.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是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受自然环境条件、农业生产方式等方面影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

3.地域性: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规律、农业经济水平等差异显著,因此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显著的地域性;

4.基础性与公益性:许多农业科技成果由政府公益性免费提供给全社会使用;

5.受体类型多样:包括传统农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以及“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等多种组合类型。

五、农业科技创新成果难以转化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难以转化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问题。尽管我国在农业科技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但这些成果往往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提升农民收入的效果。本文将探讨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问题原因分析

一方面,农业科技创新成果难以转化的原因之一是技术推广渠道不畅。农业科技成果需要通过有效的渠道传播和推广,让广大农民了解并应用这些新技术,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然而,在现实生产中,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往往只停留在实验室或研究报告中,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另一方面,农业科技创新成果难以转化还与农民的接受程度和使用意愿有关。部分农民对新技术存在抵触情绪,担心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或操作复杂等问题,导致他们不愿意尝试新技术,从而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的提升。

此外,农业科技创新成果难以转化还存在着政策扶持不够、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扶持力度不够,导致新技术在市场上得不到有效推广和应用;同时,一些新技术虽然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但由于市场需求不足,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从而限制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解决方案建议

为了解决农业科技创新成果难以转化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加强技术推广力度。建立健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通过组织培训、示范推广等方式,让更多农民了解并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 加大对农民的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出台更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如提供技术指导、补贴农业生产成本等,鼓励农民使用新技术,降低其推广和应用的成本。
  • 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科研院所、高校与农业生产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促进科技创新成果更快、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
  • 拓展农产品市场。通过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规模化生产和推广。

综上所述,要解决农业科技创新成果难以转化的问题,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以及农民共同努力,建立更加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农业产业的竞争力。

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逐渐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见证了许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成功案例,这些案例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通常涉及到的关键步骤包括科研成果的研发、实验验证、示范推广等。这些步骤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因此,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和项目实施策略非常重要。 首先,对于科研成果的研发,通常需要依托于高校、科研机构、农业企业等单位。这些单位具备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专业人才,能够为科技成果的研发提供有力支持。同时,科研成果的研发需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性,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其次,实验验证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重要环节。在这个阶段,需要对科研成果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验证,以确保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地点和实验对象,并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同时,还需要考虑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环保问题,确保实验结果的真实可靠。 最后,示范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关键步骤。在这个阶段,需要将科技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推广渠道和合作伙伴,并制定合理的推广方案。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注重科研成果的研发、实验验证和示范推广等关键步骤。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和项目实施策略非常重要,同时还需要关注科技成果的实用性和经济效益,为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七、如何成果转化?

一是激发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积极性。

加快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一批机制灵活、面向市场的国家技术转移机构,探索有效机制与模式。

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型研发机构等协同开展成果转化。

推动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互动融合,调动科技人员转化成果积极性,支持以核心技术为源头的创新创业。

二是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撑服务体系。

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专业化、市场化的国家技术交易网络平台,为高校、科研院所提供科技成果挂牌交易与公示,解决成果交易流通与市场化定价问题。

鼓励区域性、行业性技术市场发展,完善技术转移机构服务功能。

大力培育专业化技术经纪人,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领军人才纳入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计划。

三是开展科技成果信息汇交与发布。

围绕新一代信息网络、智能绿色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以国家财政科技计划成果和科技奖励成果为重点,发布一批能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投资规模与产业带动作用大的重大科技成果包,探索市场化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

四是发挥地方在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重要作用。建设一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大政策、服务、金融等创新力度,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模式。

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完善基层承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平台和机制,通过成果转化支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五是强化创新资源深度融合与优化配置。

健全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发挥好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作用,支持地方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投贷联动、众筹等科技金融手段拓宽资金市场化供给渠道。

推动军民科技成果融合转化应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八、专利成果转化说明?

1.专利技术成果自行转化。自筹资金、自行生产,将专利成果转化成产品,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许可他人实施转化。将专利技术转让给他人使用,从中获得经济收益,专利权人也可以继续使用该专利成果。

3.专利成果作价入股,与他人合作实施转化。专利权人出技术,合作方出资金、场地、设备等,共同进行专利成果转化,收益按比例分成。

4.专利权转让。专利权人将专利权转让给他人,签订专利成果独占实施许可,由受让方买断专利技术,独占转化。

九、如何转化创业成果?

通过资本加科研成果的方式进行转化,也就是将科研成果作为投资的一部分与资本,也就是投资者共同组成一个平台。

十、成果转化的成语?

五行并下

 发音 :【wǔ xíng liù xià 】

 释义 :形容阅读的速度极快。

事半功倍:意为只用一半的功夫,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阪上走丸 释义:阪:斜坡;丸:弹丸。象在斜坡上滚弹丸。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

倍道而进 释义: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进。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删除
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链接地址:/zhny/129537.html

上一篇:返回栏目

相关文章

智慧农场建设方案?

一、智慧农场建设方案? 方案是可行的。1、智慧农场采用物联网技术,对农田实时的气象、土壤、植物等信息进行监控和分析,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农业自动化,减轻劳动力使用负

智慧农业 2024-10-18 279 °C

玉林智慧农业:助力乡村

一、玉林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科技力量 引言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智慧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科技力量正逐渐受到重视。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颗明珠,玉林正积极探索智慧

智慧农业 2024-10-18 106 °C

无锡农业智慧:科技创新

一、无锡农业智慧:科技创新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已经逐渐进入了智能化的时代。无锡作为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城市,也在努力推进农业智慧化的进程。

智慧农业 2024-10-18 98 °C

沈智慧农业:打造智能农

一、沈智慧农业:打造智能农业新生态 什么是沈智慧农业? 沈智慧农业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现代化农业模式。它通过智能化设备、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业

智慧农业 2024-10-18 76 °C

ym智慧校园平台登录?

一、ym智慧校园平台登录? 登录ym智慧校园平台输入密码正确登录就可 二、中关村智慧谷什么公司? 北京智慧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平谷第一分公司成立于2015年06月11日,注册地位于北京市

智慧农业 2024-10-18 210 °C

智慧教育与虚拟实验论坛

一、智慧教育与虚拟实验论坛 智慧教育与虚拟实验论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智慧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者们如何利用现代

智慧农业 2024-10-18 80 °C

如何构建智慧农业系统,

一、如何构建智慧农业系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智慧农业的定义与意义 智慧农业 是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中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

智慧农业 2024-10-18 261 °C

国家智慧城市,百科?

一、国家智慧城市,百科? 国家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

智慧农业 2024-10-18 269 °C

商河智慧农业:科技改变

一、商河智慧农业:科技改变农田未来 商河智慧农业:科技改变农田未来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农业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商河作为中国农业强县之一,积极探索

智慧农业 2024-10-18 95 °C

中农仓智慧农商城怎么样

一、中农仓智慧农商城怎么样? 近日,中农仓智慧农商城在宜宾落地,该项目是宜宾市重点菜篮子工程,也是川滇黔和成渝地区农副产品的重要集散地。 据了解,中农仓智慧农商城位

智慧农业 2024-10-18 84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