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正文

虾稻养殖的生态过程?

十九科技网 2025-01-09 17:37:32 283 °C

一、虾稻养殖的生态过程?

  一、稻田条件

  

  选择地势开阔平坦、避风向阳、环境安静的稻田。稻田的底质以壤土为好,土壤保水力强。田底肥而不淤,田埂坚固结实不漏水。稻田的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稻田附近水体无污染、旱不干雨不涝、灌排方便。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规定。稻田面积(10亩-50亩)。

  

  二、稻田改造与建设

  

  1、开挖环形沟。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环形沟,围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8-12%,沟宽1.5-2.5米,沟深0.8-1.0米。

  

  2、加高加宽田埂。利用挖环形沟的泥土加宽、加高、加固田埂,打紧夯实。改造后的田埂,要求高度在0.5米以上,埂面宽不少于1.0米,池堤坡度比为1∶1.5-2。

  

  3、设置防逃设施。可使用网片、石棉瓦和硬质钙塑板等材料建造,其设置方法为:将石棉瓦或硬质钙塑板埋入田埂泥土中20-30厘米,露出地面高50-60厘米,然后每隔80-100厘米处用一木桩固定。稻田四角转弯处的防逃墙要做成弧形,以防止鳖沿夹角攀爬外逃。在防逃墙外侧约50厘米左右用高1.2-1.5米的密眼网布围住稻田四周,在网布内侧的上端缝制40厘米飞檐。

  

  4、完善进、排水系统。进水口和排水口必须成对角设置。进水口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沟渠最低处,由PVC弯管控制水位。与此同时,进、排水口要用铁丝网或栅栏围住。

  

  三、苗种投放前的准备

  

  在苗种投放前10-15天,环形沟用生石灰带水消毒,用量按环形沟面积每亩100公斤。在苗种投放前7天,环形沟内施放基肥,培育天然饵料,保证虾苗有充足的饵料。有条件的还可适量投放水蚯蚓。

  

   四、小龙虾放养

  

  虾种投放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在稻田工程完工后投放虾苗。虾苗放养时间一般在3-4月份,每亩投放规格250-500只/公斤的幼虾1.0-1.5万只。第二次是9月下旬,亩放养规格30克/只左右的亲虾15-25公斤。

  

  五、水稻栽培

  

  养虾稻田一般选择中稻田,水稻品种要选择抗病虫害、抗倒伏、耐肥性强、可深灌的紧穗型品种。秧苗一般在6月中旬前后开始栽插。利用好边坡优势,做到控制苗数、增大穗。采取浅水栽插、宽窄行模式,栽插密度以30×15厘米为宜。在栽培方面要控水控肥,整个生长期不施肥;早搁田控苗,分蘖末期达到80%穗数苗时重搁,使稻根深扎;后期干湿灌溉,防止倒伏。为了方便机械收割,一定要晒好田。晒田时,使田块中间不陷脚,田边表土以见水稻浮根泛白为适度。田晒好后,及时恢复原水位,不要晒得太久。

  

  六、日常管理

  

  1、饵料投喂。3月下旬至5月中旬加大投喂,投喂鱼糜、绞碎的螺蚌肉和动物内脏、菜饼、豆渣、大豆、莴苣叶、黑麦草等。具体的投喂量视水温、天气、小龙虾的摄食及活动情况而定。

  

  2、水质调节。做好环形沟的水质调控,保持水中肥度;适时调控水位,加注新水,每次注水前后水的温差不能超过4℃。每年9月中旬后是褐稻虱生长的高峰期,稻田里有了虾,只要将稻田的水位提高十几厘米,虾就会把褐稻虱幼虫吃掉。

  

  3、科学晒田。晒田时,使田块中间不陷脚,田边表土以见水稻浮根泛白为适度。田晒好后,及时恢复原水位,不要晒得太久。

  

  4、巡田。经常检查小龙虾的吃食情况,检查防逃设施,消灭敌害生物,防止水质败坏。

  

  5、实行轮捕轮放,实现稻虾连作、稻虾共作与小龙虾生态繁育。3~4月放养的幼虾,经过2个月的生长,将达到商品规格的小龙虾捕捞上市出售,未达到规格的继续留在稻田内养殖,降低密度,促进小规格的小龙虾快速生长。在5月下旬至7月中旬,采用虾笼、地笼网起捕,效果较好。

  

  七、注意事项

  

  在小龙虾生长季节要加强投喂,否则会严重影响小龙虾的产量和规格。(通讯员王相兴)

二、稻花虾养殖?

 稻虾兼作养殖技术一、稻田环境条件养虾稻田应是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不含沙土,保水性能好的稻田。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没。面积大小不限,一般以5。可用的饲料有饼粕、麸皮、米糠、豆渣等。

2、施肥亲虾或虾苗投放前施足底肥,一次性投施腐熟农家肥(猪、牛、鸡粪)00kg/亩。追施腐熟农家肥用量为50kg/亩100kg/亩。

三、虾稻养殖亩产多少谷

虾稻养殖亩产多少谷:探索高效农业的新路径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支柱,而实现粮食安全一直是各国努力的目标。近年来,虾稻养殖模式逐渐兴起,成为一种新型的高效农业方式。虾稻养殖通过兼顾虾、稻作以及其他生物的种植,使得农田更加充分利用,同时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还可以达到生态循环的目标。那么虾稻养殖亩产有多少谷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问题。

虾稻养殖模式概述

虾稻养殖模式是一种集中养殖虾类和种植水稻的农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稻田作为虾类的养殖场所,虾类在稻田中徜徉自由,寻找食物和栖息地,而稻作作为虾类养殖的饲料和生存环境,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

虾稻养殖模式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传统稻虾共作和稻虾轮作。

传统稻虾共作是指稻田中同时养殖水稻和虾类。在种植水稻的同时,适当增加虾苗的数量,虾类将在田中生长繁殖,与水稻形成共生关系。这种方式适合于稻田生态条件较好、水肥管理比较完善的地区。

稻虾轮作是指根据水稻和虾类的生长周期,分别进行不同时间段的种植养殖。一般情况下,先种植水稻,待水稻收割后,再适时投放虾苗进行养殖,形成稻虾轮作。这种方式适合于水稻田中光照充足、温度适宜以及管理较为灵活的地区。

虾稻养殖亩产的影响因素

虾稻养殖的亩产谷量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包括水质、水肥管理、虾苗、品种选择等。

水质:虾类对水质的要求较高,水质过差会影响虾类的生长和繁殖。虾类对水温、水质、溶解氧等因素都有一定要求,因此在虾稻养殖中,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非常重要。

水肥管理:水稻种植阶段需要一定的水肥管理,而虾苗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水肥管理措施。在虾稻养殖中,科学合理的水肥管理可以提高养殖效益,提高亩产的谷量。

虾苗:虾苗的养殖质量直接关系到之后养殖中的亩产量。虾苗的选购应选择健康、活力强的虾苗,并注意虾苗的适时投放。

品种选择:不同品种的水稻和虾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命周期长短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品种也是提高亩产谷量的重要因素。

虾稻养殖亩产多少谷的实际情况

虾稻养殖的亩产谷量与多种因素紧密相关,因此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亩产的谷量也会有所差异。

以中国南方地区为例,传统稻虾共作的亩产谷量大约在400-600公斤之间,而稻虾轮作的亩产谷量则可达到600-800公斤。在上海市嘉定区的一些试验基地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虾稻养殖模式,亩产谷量甚至可以达到800-1000公斤。

值得一提的是,虾稻养殖的亩产谷量不仅仅与单一因素相关,而是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在实际养殖中,要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调控,确保虾稻养殖的稳定产量和高效益。

虾稻养殖的优势和前景展望

虾稻养殖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农业方式,具有许多优势,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虾稻养殖模式充分利用了农田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传统稻田中只进行水稻种植,而虾稻养殖在同一片田地上实现了虾类和水稻的共生,发挥了农田空间的最大潜力。

其次,虾稻养殖实现了农业生态化和循环利用。虾类在稻田中自由生长,虾类的排泄物和残饵是水稻的有机肥料,可以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同时也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实现了生态循环。

此外,虾稻养殖在经济效益方面也有明显优势。虾稻养殖既能提高水稻的产量,还可以同时养殖虾类,增加了农户的收入来源。

对于未来的发展,虾稻养殖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虾稻养殖模式将越来越完善,生产技术将不断提高,亩产谷量也将不断提升。虾稻养殖有望成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结语

虾稻养殖亩产多少谷是农业技术和管理的结果,同时也受到环境因素和品种选择的影响。虾稻养殖模式作为一种高效农业方式,通过兼顾虾和水稻的养殖,实现了产量的提高和生态循环的目标。未来,虾稻养殖将发展壮大,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四、稻虾养殖田什么上水

稻虾共作是一种普遍采用的养殖模式,尤其在水稻种植区域广泛应用。这种养殖方式既能增加收入,又能提高农田的生态环境。那么,稻虾养殖田的上水期是什么时候呢?

稻虾养殖田的上水期

稻虾养殖田的上水期主要是在稻株幼苗期进行。一般来说,稻虾养殖田在水稻栽培的季节,即稻田的苗期,对水位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水位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稻虾养殖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稻株幼苗期进行上水是十分关键的。

具体上水的时间可以根据养殖区域的气候、水稻生长情况以及稻虾品种的生物特性来确定。一般而言,在水稻幼苗出土的3-5天内进行上水,能够更好地促进稻虾的生长和繁殖。同时,上水期还需注意水质及水位的调整,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稻虾的养殖。

稻虾共作的优势

稻虾共作是一种相互受益的养殖方式,通过在同一田间实现水稻与虾的共同生长,不仅能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益,还能改善水稻生长环境。

首先,稻虾共作可以有效降低害虫的发生。稻田中的底栖动物,如虾和鱼类,可以捕食水稻田中的蚯蚓、水蚤等有害昆虫,减少害虫对水稻的危害。这样一来,就能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水稻的品质和农田的环境质量。

其次,稻虾共作还能改善土壤质量。稻虾养殖过程中,虾类会不断挖掘土壤,促进土层通气,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供应速度,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通透性。

此外,稻虾共作还能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稻虾养殖产生的废弃物可作为肥料,对稻田的生态系统起到营养补充的作用。虾的活动还能增加稻田的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促进土壤养分的循环和分解。

稻虾养殖的注意事项

稻虾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合理规划养殖区域:选择适合稻虾共作的田块,确保稻田和虾池的合理布局和养殖密度。
  2. 控制水质和水位:保持适宜的水质和水位,定期检查水质,避免水污染和水位过高或过低对稻虾养殖的影响。
  3. 科学投喂和管理:合理控制虾的投喂量和投喂频次,防止过度投喂或不足投喂对虾类生长的影响。另外,定期清理虾池,保持水质清洁。
  4. 疫病防控:定期检查虾类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虾类的疾病,避免疫病传播。

总之,稻虾共作养殖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农田养殖模式,既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又能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在实施稻虾养殖时,需根据当地的气候、水稻生长情况和稻虾品种的特性,科学合理地进行养殖,确保稻虾共作的效益最大化。

五、探索智慧农业与虾稻共生:可持续农业的新模式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农业的关注不断提升,**智慧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管理模式,越来越受到农民和研究者的重视。其中,**虾稻共生**模式以其独特的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成为现代农业中的一种创新实践。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智慧农业与虾稻的结合,分析其优势、实施方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什么是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是指利用现代科技,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

通过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智慧农业能够帮助农民做出更为科学的决策,提升作物产量,同时降低资源消耗。其主要目标在于实现高效、低耗和环保的农业生产。

虾稻共生的基本概念

虾稻共生,又称为"虾稻模式",是在同一片农田中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虾的一种农业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通过虾的生长和水稻的根系互相促进,形成一种良性的生态循环。具体来说,虾的排泄物不仅可以作为水稻生长的肥料,同时虾也能在水稻田中捕食害虫,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智慧农业技术在虾稻共生中的应用

智慧农业技术为虾稻共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实时监测:利用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水质、土壤湿度、虾的生长条件等,确保虾稻共同生长的最佳环境。
  • 大数据分析: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帮助农民预测病虫害的爆发、选择最佳的种植和养殖时间。
  • 自动化管理:无人机、自动施肥机等设备,可以实现精确的农田管理,降低人力成本。

虾稻共生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虾稻共生模式不仅在环境保护中表现出色,同时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 资源节约:该模式能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为水稻生长和虾的养殖提供共同的水体,形成资源的最佳配置。
  • 提升农产品价值:虾稻共生能够同时生产水稻和虾,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升农田的经济效益。
  • 生态保护: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土壤的生物多样性。

实施虾稻共生的最佳实践

想要成功实施虾稻共生模式,农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土地选择:适合虾稻共生的土地应具备良好的水源和土质,能够保持水分,满足虾和稻的生长需求。
  • 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确保水稻和虾之间的和谐共生,避免因过度密集而导致的病虫害。
  • 技术培训:农民需要接受有关智慧农业和虾稻共生的专业培训,掌握必要的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需求的多样化,虾稻共生的智慧农业模式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展:

  • 技术创新:进一步引入新技术,如垂直种植、生态仿生等,以提高虾稻共生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 政策支持:各级政府应加强对虾稻共生项目的支持,提供财政补助和技术指导,推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 市场拓展:通过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拓展虾稻产品的销售渠道,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在生态环境日益紧张的今天,智慧农业与虾稻共生作为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与价值。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虾稻共生的模式和实践,发现现代农业的新机遇。

感谢您阅读完这篇文章!我们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启发,了解如何通过智慧农业技术,推动可持续农业实践的落实,进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六、稻花虾养殖条件?

稻田环境条件养虾稻田应是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不含沙土,保水性能好的稻田。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没。面积大小不限,一般以5。可用的饲料有饼粕、麸皮、米糠、豆渣等。

七、稻中虾养殖方法?

水质土地选择!选择水质良好、水量充足、周围没有污染源、保水能力较强、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没的田块进行稻田养虾,面积少则几亩,多则几十亩或上百亩都可。

虾沟田沟如何布置?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要开挖养虾沟,沟宽1.5米,深1米,田块面积较大的,还要在田中间开挖田间沟,田间沟宽1米,深0.5米,养虾沟和田间沟面积约占稻田总面积20%左右。加固加高田埂,平整田面,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夯实。田埂面宽3米以上,田埂高1米。进排水口要用铁丝网或栅栏围住,防止小龙虾外逃和敌害进入。进水渠道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虾沟的最低处,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证灌得进,排得出。

八、全国稻虾养殖基地?

福娃集团成立生态农业公司,在新沟镇及相邻的周老嘴镇,流转3万亩土地,高标准整理后,建成集中连片稻虾基地。这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业主自营的稻虾基地。

九、稻虾最佳养殖密度?

稻虾生态种养时间安排上,一般是每年4-5月在水稻栽插前投放虾苗于稻田环形沟内,待水稻栽插活棵后提高水位,让虾苗从环形沟进入稻田,开始稻虾生态种养,从6月下旬开始陆续捕捞成虾。

水稻收割后,留取部分亲虾(一般为30-40公斤/亩)在休耕稻田越冬繁殖虾苗,来年4-5月陆续捕完亲虾上市,繁殖的虾苗用于新一轮稻虾生态种养,多余的虾苗可以对外出售。

十、稻虾养殖一般出多少虾

稻虾养殖一般出多少虾

稻虾养殖是一种集农业和水产业为一体的综合种养模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农户的关注和青睐。那么在稻虾养殖中,一般能够出多少虾呢?下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养殖品种的选择

稻虾养殖主要是种植稻谷以及同时养殖虾类,而虾类的品种选择对于产量的影响非常大。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虾类有白虾、沼虾、基围虾等,这些虾类在养殖效益和出产量上都存在较大差异。

白虾:白虾是目前稻虾养殖中最常见的品种之一,其养殖技术相对成熟,也有较高的产出潜力。一般情况下,采用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每亩土地的出虾量可达2000-3000斤左右。

沼虾:沼虾也是一种适宜稻虾养殖的品种,其生长速度较快,在养殖中产出较多。根据实际情况,一亩土地的沼虾养殖产量可以达到2500-3500斤,比白虾稍高。

基围虾:基围虾属于大型虾类,生长周期相对较长,养殖难度较大。基围虾的产量相对较低,一亩土地每年的出虾量一般在1500-2000斤左右。

综合来看,白虾和沼虾是稻虾养殖中常用的品种,其产量和养殖技术的掌握程度息息相关。

养殖技术的要点

除了品种选择外,稻虾养殖中的养殖技术对于虾类产量也有重要的影响。

种苗选择:选用优质的虾种苗是确保高产的关键。要选择健康活跃、体型均匀、无病无虫的虾种苗,并注意适应性强的品种。

水质管理:稻虾养殖中水质的管理非常重要。要保持水质清洁、富含氧气,定期监测水质,及时调整水质参数,保持稳定的养殖环境,避免疫病的发生。

饵料投喂:合理的饵料投喂可以提高虾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要根据虾类的生长阶段和生长情况,科学合理地投喂蛋白质丰富的饵料,确保虾类获得充足的营养。

疾病防控:疾病是影响虾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加强疫病监测,若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包括调整水质、药物治疗等,确保养殖过程中的健康稳定。

养殖成本与收益

稻虾养殖的成本与收益是农户投资与养殖的关键所在。

首先,养殖成本包括土地租赁费用、虾种苗费用、饲料费用、养殖设备费用、劳动力费用等。不同地区和种养规模的养殖成本可能有所差异,投资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成本预算。

其次,养殖收益与养殖技术的掌握和市场需求密切相关。稻虾养殖市场需求较大,价格相对较高,一般情况下有较好的收益。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市场风险和销售渠道的建立。

综合来看,稻虾养殖的盈利能力是很有潜力的,但需要合理控制成本、提高技术水平,并及时了解市场情况。

总结

稻虾养殖是一项兼具农业和水产业的综合种养模式,通过选择适宜的虾种苗、科学管理水质、合理投喂饵料、做好疾病防控等,可以实现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虽然稻虾养殖中不同虾类的产量存在差异,但在合理掌握养殖技术的前提下,每亩土地的出虾量一般可达2000-3000斤左右。

因此,对于有意从事稻虾养殖的农户和投资者来说,掌握养殖技术,选择适宜的品种,并关注市场需求,可以实现稳定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删除
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链接地址:/zhny/171949.html

上一篇:返回栏目

相关文章

畜禽水产健康养殖技术规

一、畜禽水产健康养殖技术规程 畜禽水产健康养殖技术规程 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畜禽水产养殖行业也逐渐引起广泛关注。为了保障畜禽水产食品的质量和

智慧农业 2025-01-09 147 °C

论述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

一、论述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因子? 对生物产生一定影响的环境因子称为生态因子,包括气候、土壤、生物、人为因子等。 二、生态智慧农业的用户思维包括? 包括重视用户体验

智慧农业 2025-01-07 176 °C

水产养殖种苗技术规程书

一、水产养殖种苗技术规程书 水产养殖种苗技术规程书 水产养殖种苗技术规程书 水产养殖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对于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和提高经济收益具有重要意义。而种苗技术

智慧农业 2025-01-06 295 °C

北方养殖中国对虾

一、北方养殖中国对虾 北方养殖中国对虾: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行业 北方养殖中国对虾: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行业 中国对虾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不再局限于南方沿海地区,北方养殖

智慧农业 2025-01-06 265 °C

论述生态农业与环境保护

一、论述生态农业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我个人认为生态农业与环境保护应该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以生态绿色食品的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以优美的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二、

智慧农业 2025-01-05 237 °C

水产养殖种苗技术规范要

一、水产养殖种苗技术规范要求 水产养殖种苗技术规范要求 在水产养殖业中,种苗质量对于养殖成功至关重要。良好的种苗质量能够确保养殖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养殖收益。为了确

智慧农业 2025-01-05 162 °C

红掌养殖网

一、红掌养殖网 红掌养殖网是一个专注于红掌鱼养殖的在线平台,为广大养殖爱好者提供全面的养殖资讯、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红掌鱼是一种热带淡水鱼类,因其独特的外观和丰富的

智慧农业 2025-01-03 90 °C

叶县打造智慧农业 生态

一、叶县打造智慧农业 生态环保助力农业发展 叶县智慧农业的背景 叶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叶县农民和政府开

智慧农业 2025-01-02 95 °C

绿色发展道路与生态文明

一、绿色发展道路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生态不仅是保护的概念,也是发展的概念。生 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生态关系的根本在于其是“一 枚硬币的两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生态

智慧农业 2024-12-31 201 °C

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是农

一、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是农业项目吗 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是否为农业项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很多人认为这是一

智慧农业 2024-12-31 84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