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
一、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特点? “古代中国陈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它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
第一、先秦。(涿鹿之战、鸣条之战、牧野之战、三监之乱、国人暴动、长勺之战、城濮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第二、秦汉。(巨鹿之战、垓下之战、白登之围、七国之乱)第三、三国两晋南北朝。(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八王之乱、淝水之战)第四、隋唐之后。(安史之乱、靖难之役、土木堡之变、三藩之乱)
元明战争中的战事
第一次交战
明洪武元年(1368),征虏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克太原后,元将扩廓帖木儿奔大同(今属山西)。二年正月十九,常遇春率师由太原出发,二十五日进抵大同城郊。扩廓帖木儿及守将竹贞见势弃城北走,知院于陈等80余人被俘。
第二次交战
明洪武二年(1369)七月,明太祖朱元璋令偏将军李文忠率军自北平(今北京)前往庆阳,协助作战。李文忠师至太原,闻北元将脱列伯等攻大同甚急,遂率军出雁门关,增援大同。至马邑,败北元游骑数千,俘其平章刘帖木儿。进至白杨门,又俘黠寇四大王。后北元将脱列伯率精锐将士反攻。文忠先以两营诱敌,继以主力分为左、右翼,两面夹击,大败北元军,生俘脱列伯及其众万余。
1、涿鹿之战。
发生于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而发生。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部落首领黄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2、牧野之战。
这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进行的决战。由于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它终止了殷商王朝将近600年的统治,为西周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其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3、马陵之战。
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役,发生于周显王二十八年,今山东省郯城县马陵山附近,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用“减灶示弱”的方法,诱庞涓上钩,将魏军10万人杀得溃不成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
4、长平之战。
发生在战国后期约公元前260年,地点位于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攻打赵国。赵国廉颇坚守不出,秦军用离间计散布谣言,赵王信以为真,用赵括换下廉颇。赵括就是那位著名的“纸上谈兵”将领,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围歼坑杀了赵国40万降兵。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此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5、巨鹿之战。
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40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他的决心和勇气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个个奋勇死战,一以挡十,九战九捷,大败秦军。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6、昆阳之战。
新朝末年(公元23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昆阳(今河南省叶县)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昆阳之战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7、官渡之战。
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8、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9、淝水之战。
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10、安史之乱。
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763年),由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古代以多胜少的三大战役有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1.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项羽率领6万楚地义军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40余万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2.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3.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战争日期在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
孙子兵法的始计篇的战役实例:如春秋时期的越灭吴之战,春秋时期周元王元年至三年(公元前475年—前473年),在吴楚争霸战争中,越军于吴城(今江苏苏州)攻灭吴国的作战。
周敬王四十二年(前478年),越军在笠泽之战中击败吴军后,随即进攻吴都吴城,未克。周元王元年,越王勾践率军大举攻吴。吴国经多年战争,士民穷困疲惫,青壮年大多阵亡,无力抵御越军,一战败北。越军采用围困战法,包围吴城,长达三年之久。吴军终于势穷力竭,“士卒分散,城门不守”。三年,越军乘势攻破吴城。吴王夫差率残部逃往姑苏山(吴城西南)。越军追至,又将其包围。夫差派人向勾践求和,未允,被迫自刭而死。吴国遂亡。
越过作为一个弱小的国家,能战胜实力强大的吴国,首先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越国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改革政治,争取了民众的支持。勾践在会稽战败后,制订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去民之所恶,补民足”,同时,勾践以复仇雪耻为号召,激发民众积极参与灭吴战争,这正顺应了越国人民要求摆脱处于吴国臣属地位的愿望,因而获得了越国人民的支持,其次,在战略上,面对强敌,越国能够避其锋芒,制订以退为进、修养生息的政策,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增强国力,为最终战胜强敌做好充分准备;同时,针对吴国君臣的弱点,采取“利而诱之”,“强而避之”,“亲而离之”等策略,使吴王夫差妄自尊大,放松警惕,穷兵黩武,削弱了自己的实力。最后,越国在袭击吴国条件成熟时,采取了乘虚捣袭的作战方针,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给吴军以致命的打击,最终战胜了吴军,取得了灭吴之战的胜利。
从越国最终战胜、消灭吴国的全过程中可见,越国用以战胜敌国的许多策略都与《孙子兵法》始计篇所述的思想相符合。
泰坦之乱古希腊罗马神话中,宙斯推翻他的父亲克洛诺斯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有百眼巨人泰坦众神,宙斯的兄弟姐妹海洋之神波塞冬,地府哈迪斯,赫拉,赫丝提等,塞克罗斯们和百手怪物海科通契里斯们等,当然还有宙斯。战役持续很久,胶着难分,昏天黑地。最后逆转局势的是宙斯的新武器—能产生雷霆和闪电的手杖。
1.牧野之战:【时间】公元前1046年商末周初;【地点】牧野(今河南新乡附近);【兵力】周武王联军4.5万人,商纣王17万人;【结果】商纣王自焚,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2.长勺之战:【时间】公元前684年春秋时期;【地点】长勺(今山东莱芜);【兵力】鲁庄公3万人,齐国鲍叔牙30万人;【结果】;鲁国胜,齐国败,曹刿论战成名
3.柏举之战:【时间】公元前506年春秋末期;【地点】柏举(今湖北麻城);【兵力】吴王阖闾3万人,楚昭王20万人;【结果】楚昭王出逃,吴军攻破楚国都城郢都(今湖北江陵东北),孙武成名;
4.阴晋之战:【时间】公元前389年战国初期;【地点】阴晋(今陕西华阴东);【兵力】吴起5万新兵,秦惠公50万人;【结果】秦军败,吴起成功保住魏国河西之地,“魏武卒”成名;
5.伊阙之战:【时间】公元前293年战国时期;【地点】伊阙〔今河南洛阳市龙门);【兵力】秦将白起10万人左右,韩魏联军24万人;【结果】韩魏败,国势一蹶不振,白起成名;
6.巨鹿之战:【时间】公元前207年秦末时期;【地点】巨鹿(今河北平乡县西南);【兵力】项羽5万楚军,秦将章邯、王离40万;【结果】项羽破釜沉舟全歼王离军,章邯降,20万秦军被坑杀,项羽成名
7.彭城之战:【时间】公元前205年楚汉战争;【地点】彭城(今江苏徐州);【兵力】项羽3万铁骑,刘邦联军56万人;【结果】刘邦联军败,刘邦的父亲和老婆也被楚军俘获;
8.井陉之战:【时间】公元前204年汉高帝三年;【地点】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兵力】韩信3万人,赵军陈余20万人;【结果】韩信背水一战,陈余战败被杀,赵王歇被俘;
9.昆阳之战:【时间】公元23年王莽新朝末年;【地点】昆阳一线(今河南叶县);【兵力】刘秀绿林军1.7万人,王莽新军43万人;【结果】刘秀胜,为后来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10.官渡之战:【时间】公元200年东汉建安五年;【地点】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兵力】曹操8000人,袁绍10万人;【结果】曹操火烧乌巢(今河南封丘西),袁绍败退河北,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11.赤壁之战:【时间】公元208年东汉建安十三年;【地点】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兵力】孙权刘备联军5万人,曹操20余万人;【结果】火烧赤壁,曹操败退,三足鼎立;
12.淝水之战:【时间】公元383年东晋时期;【地点】淝水(今安徽寿县东南);【兵力】谢安、谢玄8万北府兵,前秦苻坚25万人;【结果】苻坚败,前秦分裂;
13.郾城之战:【时间】公元1139年南宋绍兴九年;【地点】郾城(今河南漯河);【兵力】岳飞岳家军3000人,金兀术骑兵1.5万+ 步兵10万;【结果】金军大败;
14.鄱阳湖之战:【时间】公元1363年元朝末年;【地点】江西鄱阳湖;【兵力】朱元璋20万人,陈友谅65万人;【结果】朱元璋胜,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15.靖难之役:【时间】公元1399年(明建文元年)—公元1402年(明建文四年)历时四年;【地点】北平燕王府到南京城,真定、郑村坝、白沟河、夹河、藳城、灵壁等地;【兵力】燕王朱棣约30万人,明军约100万人;【结果】明军战败,南京城破,建文失踪,朱棣称帝;
16.宁远之战:【时间】1626年明天启六年;【地点】宁远(今辽宁兴城);【兵力】明袁崇焕1万余人,后金努尔哈赤6万人;【结果】明军胜利,后金失败。
电影作为一种强大而受欢迎的艺术形式,有着无尽的主题和题材。古代战役是其中一种常见的题材,能够将观众带入充满战争与英勇的时代。在众多电影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以古代战役为背景的精彩作品。本文将为您介绍电影里史诗般的十大古代战役。
《巴顿将军》是一部经典的战争电影,讲述了美国将军乔治·巴顿在二战期间的事迹。电影中重现了巴顿将军带领美国第三军团在北非和欧洲的战役,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这部电影通过逼真的战斗场景和生动的表演,向观众展示了古代战役的残酷和英勇。
《斯巴达克斯》是一部以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斯巴达克斯起义为背景的电影。影片描绘了斯巴达克斯带领奴隶起义军对抗罗马军队的战斗。这部电影不仅展现了古代战役的激烈和血腥,同时也反映了奴隶制度下的社会不公和斗争。
《勇敢的心》是一部以苏格兰独立战争为背景的电影,讲述了威廉·华莱士领导的苏格兰抵抗军对抗英格兰统治的故事。电影中的古代战役场景给观众带来了震撼和激动,同时也展现了威廉·华莱士的英勇和英雄主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经典作品,也是电影界的热门题材。这部电影改编自罗贯中的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董卓、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英雄人物之间的鏖战。电影中的古代战役场景宏大壮观,呈现了古代战争的策略和英勇。
《千与千寻》是一部日本动画电影,虽然没有真实的古代战役场景,但通过幻想的形式创造了一个充满魔法和战斗的世界。电影中的千寻作为主角经历了各种危险和挑战,展现了她的勇气和顽强。这部电影虽然没有真实历史依据,但在战役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方面仍然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海盗之海》是一部以17世纪加勒比海盗为题材的电影系列,剧情充满冒险和战斗。片中展现了海盗们之间的鏖战、追逐和抢夺,以及与英国皇家海军之间的战斗。这些古代战役场景带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想象力,给观众带来了刺激和战斗的视觉体验。
《玛丽皇后》是一部以16世纪英格兰女王玛丽一世为题材的历史剧情片。电影中展现了玛丽皇后与英国政治和宗教势力之间的斗争与战役。这部电影通过精彩的古代战役场景和剧情的推进,展示了玛丽一世的坚强和智慧。
《战争之王》是一部以古印度的玛哈巴拉塔为背景的电影,讲述了两个兄弟之间的争斗和战役。电影中的古代战争场景庞大而震撼,展现了英勇的战士和古代军事策略。
《忍者神龟》是一部改编自同名漫画的电影,讲述了四只忍者神龟与邪恶势力的战斗。虽然情节设定在现代,但电影中有许多古代战役的影子。忍者们与敌人进行战斗和决斗,展现了古代战役所需的技巧和勇气。
《失乐园》是一部改编自约翰·弥尔顿的史诗诗剧,讲述了上帝和撒旦之间的战斗。虽然没有真正的古代战役场景,但电影中通过浩大的战斗场面和高尚的主题展现了古代战役的英勇和牺牲。
古代战役是电影中常见的题材之一,各种不同背景和故事的电影都能展现古代战役的激烈与英勇。这些电影通过逼真的场景、精彩的表演和深入的剧情,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情感体验。
1、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 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 )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2、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3、赤壁之战,是指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八十万曹军并由此奠定三国三足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4、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后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余个小国。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先后顺序: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巨鹿之战发生在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二月,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40余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
官渡之战发生在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六月至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十月,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孙权、刘备在今赤壁市三国赤壁古战场(原蒲圻市)进行了一次争夺汗鼎的大战,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
扩展资料
1、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
而项羽破釜沉舟,在各诸侯军龟缩于壁垒中时带头以楚军猛攻秦军,带动诸侯联军歼灭秦将主力,如此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
与项羽北上救赵、俘虏王离、迫降章邯的同时,刘邦趁秦军主力被牵制在河北,也乘虚自率一军向西进发,首先进入关中。于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突破武关,十月进入咸阳,秦王子婴出降,秦朝灭亡。
2、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3、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
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4、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淝水之战的结果使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
从长期看,淝水之战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此后隋唐等统一王朝的精神实质,可以说淝水之战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并使之从“五胡乱华”后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删除
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链接地址:/xnxs/122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