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智慧轨道交通研究中
一、北京智慧轨道交通研究中心——推动城市交通发展的智慧之光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压力的不断增加,寻求解决方案的声音也日益高涨。在这个背景下,北京智慧轨道交通研
温州轨道交通目前共规划建设3条市区线(M1、M2、M3),4条(S1、S2、S3、S4)为市域铁路。4条市域铁路总投资约800亿元,或成为温州投资最大的项目。 2011年将建设西起桐岭,东到洞头县的S1线。 S1线 为东西走向都市快线,构建未来温州大都市核心区两大中心——中心城和瓯江口新城的快速联系通道,承担都市区范围内东西向组团间快速交通联系,串联瓯海中心、中心城区、龙湾中心与半岛,并服务动车站。 路线西起于温州火车南站,沿旧有金温铁路通道敷设,在龙湾区以东沿机场路到达半岛地区,于洞头县以西终止。预留向洞头延伸条件。该线预留了空间,今后还可与城际铁路对接。 一期工程为桐岭——温州南站——温州西站——温州站——机场——灵昆,全长51.9公里,其中地下线12.6公里,设置车站14座(地下站4座,地面站3座,高架站7座),另外预留站点7座,平均站间距3.5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时。建成后,从温州站到机场最快19分钟,从温州站到温州南站最快30分钟。投资估算152.3亿元。 S2线 S2为南北走向,承担都市区范围内沿海地带南北向组团间快速交通联系,由乐清雁荡起,沿沿海规划道路向南,经翁垟、黄华、半岛、龙湾,穿过瑞安沿海到达瑞安万松路总长87.6公里。 S3线 S3线为西北——东南走向,是瓯北分区和七里作业区的快速连接通道,全长约47.15公里。 S4线 S4线为南北走向,是构建我市中心城区与永嘉、瑞安、平阳、苍南副中心的快速连接通道,线路全长约89.55公里。 M1线 M1线为西南—东北骨架线,构建中心城区、瓯海中心区、乐清辅城间快速连接通道,承担中心城内部骨干交通、中心城与东北部都市区的快速交通联系,并服务高铁车站。线路长度约57.3公里,设车站约32个。 M2线 M2线为西北—东南骨架线,构筑中心城区与龙湾中心区快速连接通道,贯穿杨府山CBD,覆盖沿江高密度区域,并服务机场。线路长度约40公里,设车站约28个。 M3线 M3线为南北向骨架线,构建中心城区与瓯北、瑞安辅城间快速连接通道,承担中心城区内部骨干交通、中心城与南部都市区的快速交通联系,并服务永嘉高铁站,预留向上塘延伸条件。线路长度约51.3公里,设车站约32个。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转向智慧轨道交通建设,这也包括了温州这座美丽的城市。本文将探讨温州智慧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
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城市,温州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温州政府积极推动智慧轨道交通建设。目前,温州轨道交通线路已陆续开通并投入运营,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需求。同时,温州轨道交通系统实现了与公共交通一卡通的联合,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出行体验。
在智慧轨道交通建设中,温州还引入了先进的科技手段,如人脸识别、智能调度等技术,提升了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这些举措为温州市民带来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温州智慧轨道交通建设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未来,温州将继续扩建轨道交通网络,覆盖更广泛的地区,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选择。
同时,温州还将进一步优化智慧轨道交通系统,引入更多智能化技术,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以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温州智慧轨道交通将成为城市交通建设的典范。
温州智慧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与前景备受期待,它不仅将改善城市交通状况,还将提升市民出行体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希望温州在智慧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广大市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便利和福祉。
随着智能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智慧产业园已成为推动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了进一步提升智慧产业园的发展水平和交通运输效率,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轨道交通规划已变得迫切且必要。
智慧产业园作为集聚高科技企业和人才的重要场所,其规模庞大、人员流动频繁、车辆拥堵问题突出。因此,制定智慧产业园轨道交通规划具有以下重要性:
在制定智慧产业园轨道交通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关键因素:
智慧产业园轨道交通规划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规划机构的密切合作。下面是规划计划推进的几个阶段:
总的来说,智慧产业园轨道交通规划对于提升园区交通运输效率、缓解拥堵、提高便利性和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建设,将为智慧产业园的发展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助力。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您对智慧产业园轨道交通规划的了解提供帮助。
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即原11号线南段,规划时称为21号线,为上海一条建设中的轨道交通路线,北起龙阳路站,南至临港新城,全长58.962公里,其中高架线45.268公里、地下线13.694公里。设有12座车站,包括3座地下车站及9座高架车站。另设有川杨河停车场(与11号线、13号线共用)及治北车辆段(远期与2号线共用),控制中心设于新场站附近。计划于2009年内开工,2012年底至2013年初建成通车,工程总投资约147.02亿元人民币。根据目前资料,16号线为普通轨道交通,列车最高时速120公里,使用A型车。
运营组织方式
21号线采用快慢车的运营组织方式,列车为时速120公里的新型A型车,近期采用3节编组,远期采用6节编组,采用第3轨供电,座位和车门排布仿铁路车厢,采取横排式,只设置3组对开门,运营方式包括直达、大站和站站停三种形式,据报道,龙阳路站直达临港新城的列车最快只需30分钟。
设站
龙阳路站(换乘2号线、7号线、18号线(规划中),转乘磁浮线)
华夏西路站(换乘13号线(规划中))
罗山路站(换乘11号线(建设中))
周浦东站16号线规划走向示意图航头社区站
航头站
新场站
野生动物园站
惠南站
浦东火车站站(换乘2号线(规划中))
临港新城北站
沪城环路站
临港新城站
线路走向
浦东新区龙阳路站—沿罗山路、规划罗南大道(S3)—规划航三公路—人民西路—拱极路—穿川南奉公路、远东大道—折向平行浦东铁路东侧南行—跨越大治河—折向临港大道—终点临港新城站。
目前,温州公共交通体系已大致完善。温州动车站是一个集中快捷的交通枢纽,温州轨道交通S1线、 BRT和各路公交车都途径这里。
温州轨道交通S1线:时速是120-140公里,跟普通地铁60-80公里的时速相比,速度几乎是快了一倍。
这也意味着,在相同距离下,市民前往温州高铁站买票乘车,比前往新南站坐车更省时便捷!
滨海新城总体规划
滨海新城总体规划核心区控规控制性详细规划
总用地范围约150平方公里,包括沙城、天河、海城三个街道、滨海、金海园区以及欧飞围垦区。整体空间是“一核、三片”布局:
一核:
开发区城市核心片区。以未来温州东部沿海城市核心区为目标,按照新区一级核心区进行配套建设。
三片:
1、 传统生活片:即滨海大道以西片区的沙城、天河、海城三个街道区域。将建设为适宜都市休闲的宜居片区。
2、 滨海、金海产业区园片:是开发区滨海园区的起步区,将建设为宜产、宜业的产业片区。
3、 欧飞围垦片:是开发区未来建设的主阵地,包括瓯江南岸(机场东)区块、环生态农业区块、南部新兴产业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智慧城市逐渐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轨道交通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交通运输的重任。本文将探讨智慧城市中轨道交通的建设规划与实施策略,着重分析其在城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智慧城市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通信科技,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居民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城市形态。其核心特点包括:
轨道交通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交通方式,有助于实现以下几点:
在智慧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轨道交通建设中应结合现代科技,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为了确保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有效实施,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在全球范围内,有多个成功的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案例。例如
综上所述,轨道交通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科学的规划与高效的实施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交通效率与居民生活质量。智慧城市的轨道交通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感谢您阅读这篇文章,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您能更深入地理解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规划与实施策略,这将对未来城市的发展及交通系统的优化提供帮助。
长春现已建成轨道交通3号线、4号线和有轨电车54、55路共计60.28公里,在建轨道交通共计约74公里,第二阶段完成后(2018年),长春市快速轨道交通里程将达到134.91公里。 未来长春市快速轨道交通远景规划除了原规划的轨道交通1-10号线、北湖快轨和有轨电车八条,新增规划线路外,还可能有双阳线,九台线,兴隆山组团二条、兰家镇组团三条、奋进乡组团三条、英俊镇组团四条、米沙子镇长德新区五条。
[规划局] 青浦的轨道交通规划有两条线路,其中2号线走徐民路进入青浦,在徐泾诸光路处设有终点站,按计划即将开工; 青浦线规划考虑走崧泽大道,在赵巷转盈港路,在新城西片地区转318国道, 目前规划的终点站设置在朱家角318国道和朱枫公路交叉处,具体实施时间待定。
写于2022.12.29
热烈祝贺台州城市轨道交通S1线开通
截止运营首日12月28日运营结束
安全运营10.5小时
客流量9341人次
总开行146列次
列车正点率100%
笔者注:运营首日色彩绚丽的纸质单程票(印有天台国清寺、仙居如意桥)算是惊喜,同时也存在站台层字体略显格式化、车厢门关闭声音过响、温岭主要地下站出入口工地化状态等,这些以及各位乘坐发现的其他问题后续有时间欢迎评论区探讨留言
同时,笔者发现依旧存在着坐轻轨不如自己路泽太高架方便、反正我是不会去做的等观点。笔者认为,S1线由于避开沿途城市主要老城区,有意图引向新建规划区,因而造成客流偏少等问题,但随着后续S2线的建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增多、运营里程拓展,轨道交通网络逐渐成型,相信未来客流量也会成指数级增长。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目前来看,没有句号,开始了就不会停下来,我们有理由、有信心相信台州城市轨道交通的未来会更好!我们一起期待。
正文部分:
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 杜甫
温岭是东瓯古国、阳光圣地,坐拥万叠青山,面朝浩渺大海。让我们一起走进“曙光首照地、东海好望角”!
台州市域轨道S1线2022年4月电通,6月底实现试运行,预计9月底实现试运营,争取年底至明年一月初前实现线路开通运营
届时将实现椒江—温岭半小时通达,大大缩短市民的出行时间,缓解交通压力,进一步推动市区一体化进程,也将填补台州无城市轨道的空白。对于台州这一组合式城市融合发展也有着特殊意义。
项目进程
市域铁路温岭段三个地下站建设进度较落后,为赶进度不可避免也存在着夜间施工对站点附近居民噪音污染,以一时不便,换今后方便,望多理解。
来源:温岭轨道公众号
2022.9.19
图.城南站车站建设进入收尾阶段
图.2017年版台州市域铁路规划
台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开《台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第椒29号建议答复的函》。主要内容为答复台州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关于提前谋划台州三区二市的地铁规划和建设的建议》(第椒29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共同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推动台州“二次城市化”,实现“三区两市”协同发展和交通可持续发展,我局于2020年8月启动《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 10月完成项目招标,2021年5月形成规划方案评审稿,并由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召开评审会议,最终形成了评审专家意见和会议纪要。该规划远期紧盯2035年,远景谋划2050年的轨道交通线网,最终将打造我市网络层次清晰,功能定位合理,衔接一体高效的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方案得到一致认可,目前正处于完善提升阶段。
本次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注重“三区两市”各组团间的联系。其中,连接台州中心城区与临海、温岭中心城区的快速轨道由市域轨道S线承担;连接台州中心城区各组团间的轨道交通,由城市轨道交通M线承担。各轨道交通线均实现城区与机场、火车站、重点乡镇、旅游景区、产业园区等的高效联系。具体轨道交通线功能定位如下:
S1线功能定位台州中心城区南北向快速轨道通道和市区南向联络温岭、玉环的快速轨道通道,串联头门港区、台州站、温岭站等重要综合交通节点。S2线功能定位台州市中心城区东西向快速轨道通道,串联黄岩城区、台州西站、椒江城区(台州站)、台州湾新区、金清、温岭东部新区、松门、石塘等重要区块及场站,与S1线共同构筑了台州市区十字快速轨道。S3线功能定位是临海市中心城区与台州市中心城区联系的快速轨道交通通道,串联起临海站、临海南站、台州站等重要交通节点。
M线主要是服务“三区两市”的轨道普线。M1线功能定位是连接黄岩城区、椒江城区的东西向轨道交通线;M2线功能定位是连接台州西站、黄岩城区、路桥城区、台州机场、台州湾新区的东西向轨道交通线;M3线功能定位是连接江北新区、椒江城区、路桥城区、温岭市区的南北向轨道交通线;M4线功能定位是连接黄岩城区、院(桥)沙(埠)高(桥)区块、鉴洋湖、路桥城区、台州机场的轨道交通线;M5线功能定位是温岭市内部的一条东西向轨道交通线,串联温岭东部新区、箬横镇、温岭城区、温岭站、大溪镇等。
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实施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尽快形成以主城中心为核心向外放射的骨架线网,构建支撑城市向外拓展和服务城市客流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主骨架,使台州市具备满足基本交通需求的线网规模,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网,支撑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支持和引导城市的发展。
近年来,我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21年5月,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67亿元,形象进度高架桥梁完成100%,高架车站完成100%,地下车站完成92.4%,地下区间完成83%,车辆段完成94.17%,轨道完成10%,一期工程争取于2022年底试通车。市域铁路S2线已取得国家级规划支持,目前,市里成立了市域铁路S2线前期专班负责项目的前期推进工作,2021年5月,召开了台州市域铁路S2线一期工程预可研报告评估会。市域铁路S3线是2017年完成修编的台州市域铁路网的组成部分,已列入最新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远期实施项目。今后,我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将已规划的轨道交通线网列入本轮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切实做好轨道交通廊道及场站的用地管控工作,并视国家政策及我市财力适时推进S3线及5条M线的建设
——————————————————
除S1线外,我们可以看到涉及温岭的线路包括S2线二期(台州方特——温岭石塘)及M5线(大溪——东部新区)温岭东西轨道联络线。个人认为M5线对于温岭打造“两湖两城”的城市规矩有着重要意义,线路的建成将极大便利中心城区与东部新区间的联系,从而带动沿线的经济社会发展。
注:温岭“两湖两城”指的是,两湖,九龙湖科创中心和环龙门湖科创带。两城,指的是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城。
台州市域铁路S1线温岭段共有8个站点,包括5个高架站和3个地下站。线路自北向南分别为泽国站、温岭火车站站、汇川王站、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站、九龙大道站、万昌路站、南屏站、城南站(以2022年6月底为准)
注:笔者个人认为温岭段站点名汇川王站(原横峰站)命名过于局限,相较于茶屿站-泽国站,大闾站-城南站的比较选择来看,横峰站相比更加适合。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站(原中心大道站)为了区分台州市内其余医院、道路名,存在着站点名过长的问题,可以加以优化精简,对于站点报站需求来说名称过于重复冗杂。
泽国站(高架站)
位于迎宾大道与新104国道泽国过境段交界处东北角
温岭火车站站(高架站)
位于温岭动车站站前广场
汇川王站(高架站)
位于宅前路以北的城西大道上
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站(高架站)
位于城西大道与中心大道交界处以北
九龙大道站(地下站)
位于九龙大道与中华北路交界处的地下空间
万昌路站(地下站)
位于万昌路与中华北路交界处的地下空间
南屏站(地下站)
位于万泉路与体育场路交界处的地下空间
城南站(高架站)
位于城南镇,于226省道与鸣鹤路交叉口北部的东侧绿地中设站
图.城南车辆段
台州S1线动车组采用市域D型动车组2动2拖4辆编组方式,预留6节编组条件,牵引供电采用AC25kv交流供电,最高运行时速140千米/时,最大载客量1040人。
图.市域列车通用技术指标
市域D型列车用于市域快线(市域快轨、地铁快线)。为了满足更高的旅行速度,市域D型车采用更大的牵引功率,为了提高乘客长途乘坐的舒适度,在座位上设计上进行了联排调整,设计时定员载荷工况也一般按站立4人/㎡考虑,低于市区地铁站立6人/㎡的标准。
台州市域铁路S1线温岭段起于泽国站,终于温岭城南站,设8站。在城区站点方面,我市目前有城市公交25条,夜间公交6条,今年拟调整8条线路,做好与S1站点的接驳。在乡镇站点方面,城南站拟对城南区域5条三级公交线路进行调整,并开通至坞根和石桥头公交线路,以方便观岙片、横山片群众乘坐S1线;同时拟在泽国站设置泽6路停靠站点,方便接驳。
为方便市民迅速便捷地抵达S1线各大站点、实现公交线路与S1线的配套衔接,迫切需要制定轨道交通S1线温岭段公交接驳方案。3月起,温岭市交通运输局结合S1线温岭段站点布局,以及周边公交线路布局、配套设施、通站道路建设等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市民公交出行习惯和换乘需求,多次逐站现场勘查与模拟交通组织,量身打造s1线接驳公交方案。目前,接驳方案基本完成,正在做进一步优化。
其中四个站点公交线路调整较大
一是接驳S1九龙大道站点。配套的公交站点:城西街道(银泰城)、行政服务中心,这次计划调整1路、10路、14路、16路,形成的配套线路共6条:1路、8路、10路、14路、16路、20路。
二是接驳S1万昌路站点。配套的公交站点:购物中心北、邮政大楼、海普佳苑(万昌路)、影视城,调整1路、3路、5路、7路、9路、10路、14路、21路,形成配套线路共8条:1路、3路、5路、7路、9路、10路、14路、21路。
三是接驳S1南屏站。配套的公交站点:锦园小区(北)、四中,调整5路、7路、14路,形成配套线路共6条:5路、6路、7路、13路、14路、17路。
四是接驳S1城南站点。由于是起点站,原城乡公交线路经过不多,将重点调整区域内的5条城乡公交线路形成配套线路:501、503、512、513、521路,并新增坞根至城南站、石桥头经观岙至城南站两条城乡公交线路,配套站点:S1城南站、城南中学、冷水塘,其他公交线网暂不调整,今后根据需要再进行优化。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删除
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链接地址:/zhjt/155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