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磁悬浮列车?
一、世界首例磁悬浮列车? 世界第一条磁悬浮列车1969年诞生在德国,70年代初,日本也建成了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列车有许多优势,速度快、耗能低、少噪音、无污染等。列车速度可达
人类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和发展了使用化学药品——农药与农 作物病虫草鼠害作斗争的丰富经验。虽然远在3 000年前人们就知道用草木灰杀 虫;1851年用硫酸铜消毒种子;1882年发现波尔多液的防病活性。
但是农药的真 正大量生产和使用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 在这100多年间世界农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天然植物农药和无机农药时期(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40年 代)。
这一时期的农药主要以天然植物或矿物为原料,经过简单加工制造出来。 大多数是无机化合物,也叫第一代农药。它的特点是:①杀虫、防病或除草的作 用都很单一;②药效低,单位面积的使用量大;③多数农药对哺乳动物的急性口服毒性大,对禽鸟和鱼类也有毒害。
但是这类农药的诞生,对当时农作物、果 树、蔬菜等病虫草害的防治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品种,如硫酸铜、石硫合 剂、波尔多液等,由于使用安全,防治效果好,基本上没有残毒污染,至今仍作 为重要的农药在大量应用。
第二阶段,有机合成农药初级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 在这时期无论是杀虫剂、杀菌剂、还是除草剂,皆出现了一大批活性很高的有 机化合物品种,逐步取代了过去使用的无机化合物,使化学农药进入了一个新的 发展阶段。
人们把这个时期的农药称为第二代农药,又叫“高效”农药。其特点 是:①作用多样化;②药效高,单位面积用量约是无机农药的十分之一;③化学 性质稳定,容易产生残毒毒性,长期大量使用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有些杀虫剂高 毒,在生产和使用上不安全;有些化合物具有杀虫广谱性,严重地伤害了病虫 草、鼠害的天敌,导致了害虫的再猖撅。在这期间《寂静的春天》唤起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关注,迫使不少国 家停止或限制使用了六六六、滴滴涕。
同时人们提出要寻找和开发高效、低毒、 低残毒的农药新品种。 第三阶段,有机合成农药高级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1975年前 后,人们从植物体中提取出杀虫活性成分,经过化学结构测定,然后人工合成出 药效很高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同时,在杀菌剂和除草剂中,也出现了一些超 高效的有机合成化合物。这些农药单位面积的用量约是第二代农药的六分之一至 二十分之一,药效却高出五至几十倍。 故有人称它们为“超高效”农药,又叫 第三代农药。
目前,农药的发展已经进人到“超高效”时代。由于这类农药在农 田中的用量很小,其毒性、残留、污染等问题大大地减轻了。但是它们既然对病 菌、害虫、杂草等有更高的杀伤作用,故对哺乳动物仍然或多或少地会造成伤 害,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它们对人畜的毒害和环境污染问题。
由此看来,以上农 药的三个发展阶段都是以农药对有害生物杀伤力的高低来划分的。虽然在药效上有 低效、高效或“超高效”之分,但实质上没有本质的差异一-皆属于杀生性农药。
发展趋势
(1)行业整合加速,推动我国农药产业集聚,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我国农药产能、产量处于世界前列,但产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多,大部分规模小,产能过剩、贴牌销售,处于价值链低端。不少企业存在安全环保隐患多、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环保安全投入不足等问题。针对现状,国家利用产业政策引导,大力推进企业间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
度,促使农药工业朝着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的方向转变。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发布的《“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行业集中目标:到2025年,着力培育10家产值超50亿元企业、50家超10亿元企业、100家超5亿元企业,园区内农药生产企业产值提高10个百分点。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发布的信息显示,到2022年中国农药TOP100企业总销售额达2544.24亿元,同比增长23.38%。其中TOP10销售额1007.99亿,同比增长27.03%,占市场份额约39.62%。
销售额超10亿元企业达68家,超50亿元企业达11家,超100亿企业达2家。
未来,集约化、规模化是农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环保压力加大,我国农药行业正进入新一轮整合期。技术领先、机制合理、经营灵活的企业将成为行业整合的主导力量,通过行业整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2)原药、制剂一体化发展程度领先的企业或将占据优势地位
随着国内环保严监管态势的持续,过去几年受环保限制及技术工艺限制,国内部分农药原药生产不稳定,价格波动较大并于高位企稳。在农药原材料和原药供给收紧的大环境下,没有原药配套的生产企业或因原料短缺导致生产不稳定、或因原料价格上涨导致毛利率波动,具有“原药—制剂”生产的一体化企业在生产稳定性、成本控制方面优势显著。
此外,纵观国际农化巨头的发展历程,系以农化业务为基础完成资本的积累,随后向产业链上下游逐步延伸,形成以农化为起点、以生物技术/种业为突破、而后成为作物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发展路径。在我国农化行业产业链一体化和平台化的发展趋势下,一体化程度高、拥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将占据优势地位。
(3)下游集中用药形成趋势,对农药经营模式产生影响
受农业生产极度分散、小型化生产方式的制约,我国的农药用药情况也呈现明显的分散、单户量小的特征。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土地流转政策落地,自然村将逐渐减少,土地的使用和耕种将逐步集中,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使集中采购、集中用药、统防统治成为趋势。在此背景下,农药制剂企业的销售模式也将发生转变。以往一家一户、分散购药的格局将被打破,农药施药主体将由农民个体逐步向种植大户、社会化服务组织转变。
(4)环保门槛不断提高,向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绿色农药方向发展
近年来,在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背景下,我国环保标准提高、行业政策频出,《“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农药管理工作要点》等政策均明确提出淘汰高毒、高残留、环境高风险农药,使低毒农药替代高毒农药;淘汰高污染、高风险落后产能,引导农药行业高质量发展。这要求农药生产企业不断开发高效、低风险(低毒低残留)的绿色农药新品种,以应对日益严格的农药环保标准。绿色农药新品种既满足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需要,又有利于促进农药产品结构升级换代,保障农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5)对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要求日益突出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农药生产国,但主要以生产仿制非专利农药为主,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农药生产产业链呈现典型的微笑曲线结构,产业链的高盈利集中在两侧,即研发端和销售端,国际大型跨国公司通过研发专利农药和控制销售渠道享受较高的利润回报率。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农作物病虫草害受害面积大约2亿公顷(次),每年需要生产和使用农药约25万吨(有效成份)。
生物农药具有生产原料来源广泛,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毒副作用小、对环境兼容性好等特点,已成为全球农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农药出口发展历程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它能帮助农民有效地控制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日益重视,农药行业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农药出口作为农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历了一段辉煌的历程。
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农药产业初具规模,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当时我国农药企业主要依靠自身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农药产品。这一阶段的农药出口规模相对较小,主要以敌敌畏、多菌灵等常规农药为主。
由于当时国内外市场需求量有限,并存在一些技术壁垒,我国农药出口面临一定的挑战。但是,农药出口也逐渐获得了一些突破。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我国农药企业逐渐赢得了一些海外客户的信任与认可。同时,政府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支持农药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进入21世纪,我国农药行业的规模和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农药出口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农药出口规模和品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对绿色环保农药的需求增加,我国农药企业开始加大对环保型农药的研发投入。这种环保型农药具有低毒、高效、无残留等优点,受到了国际市场的青睐。同时,我国还逐渐培育出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农药产品,为农药出口提供了更多选择。
此外,我国农药企业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市场开拓,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农药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输出,我国农药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水平和技术能力,进一步拓宽了农药出口的市场范围。
当前,我国农药出口已经成为全球农药市场的重要一员,取得了长足发展。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药出口额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前列。农药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质量和技术含量也稳步提升。
农药出口的成功离不开我国农药企业的不懈努力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农药企业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加强国际市场的开拓和拓展。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农药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然而,农药出口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农药市场竞争的加剧给农药出口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一些国际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也对农药出口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农药出口的发展,我国农药企业和政府需要继续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不断创新和开发新型农药产品。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争取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
总之,农药出口作为我国农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起步阶段、高速增长期到现在的发展现状。农药出口的规模和实力不断提升,为我国农药行业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在未来,我们有信心和能力进一步推动农药出口的发展,推动我国农药行业做大做强。
早期的农药都来自植物和矿物,这被称为第一代农药。例如,用硫磺、烟叶水杀虫,用硫酸铜防菌、防病。
第二代农药即有机合成农药。例如DDT和六六六等为杀虫剂,福美联、代森锌等为杀菌剂,还有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等。
高效、低毒、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的第三代农药——有机杀虫剂、化学不育剂、激素类农药、生物性农药等的研制,为征服植物的病虫害添上了重重的砝码。例如,美国梅特卡夫等研制的DDT的代用品益滴涕,它可被生物降解成无毒物质,对环境影响不大。又如,英国伊利奥特(M.Elliot)等合成了天然除虫菊的类似物苄氯菊酯,具有高效、广谱、低毒而又可被生物降解的优点,可避免环境污染。有理由相信,“绿色杀虫剂”——生物杀虫剂或生物农药的使用,将能既杀灭害虫,又不危害人的生命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
此外,针对DDT引起的其他害虫及螨类的猖獗,人们提出了害虫综合防治的概念,主要是从生态系的概念出发,重点协调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关系。至今,这一概念已成为一门包括生态、昆虫、植物、杂草、土壤、数学(系统分析、计算机)、经济学等学科在内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一般农民农业都是依赖化肥农药的生产模式,但随着社会进步,人们更向往纯绿色农产品。如果想亩高效,纯绿色生产更好
有机氮农药是一类新的化学农药,有人称它为继有机氧、有机磷后的第三代有机农药。此类农药具有对害虫毒力的选择性强、杀虫效果好,对人、畜毒性低,无积累中毒,残留毒性低等优点,是当前较为理想的一类有机农药。有机氮农药虽然问世不长,但国内外发展快,很有发展前途,有取代有机氯及剧毒有机磷农药之势。目前主要品种有氨基甲酸脂类化合物,如西维因(氨甲蔡)、叶蝉散、速灭威、混灭威等;眯类化合物,如杀虫眯;硫 代胺基甲酸化合物,如巴丹(卡塔普);硫脉类化合物,如杀虫硫脉(螟铃畏)等。
由于有机氮类农药生产、使用历史较短,对其毒性、毒理作用、中毒表现及防治措施研究尚少,报道不多,目前所见资料多为动物实验结果。
这个看你是给厂家销售农药还是给代理商销售农药
厂家销售员,现在一般是划定一个片区,下来给你一个销售任务,你在所在片区找经销商,下来发货,帮助经销商出你自己的货,这是基础,做好能做到产品经理,那就是全国性的,不用经常出差,待遇不错
经销商的业务员,最好还是自己掌握病虫害防治知识,自己有能力解决农户的问题,或者自己单干,都有不错的选择
魔爪机器人,从早期的仿制仿造开始,慢慢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机器人
企业,培养掌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删除
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链接地址:/jqr/140042.html